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旗下藍源公司(Blue Origin)原定當地時間13日凌晨發射大型載火箭「新葛倫」(New Glenn),這場備受各界期許的軌道飛行首航,卻因為不明的技術問題而延後。
據外媒報導指出,「新葛倫」...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旗下藍源公司(Blue Origin)原定當地時間13日凌晨發射大型載火箭「新葛倫」(New Glenn),這場備受各界期許的軌道飛行首航,卻因為不明的技術問題而延後。
據外媒報導指出,「新葛倫」...
中央大學「白色能源屋」集創能、儲能和節能三大技術,為臺灣綠能科技的展示重鎮,去年有國內外近50個單位,超過1500人次參訪。中央大學(1月)13日年終記者會開箱此基地的尖端科技,並邀請學者專家分享研究成果,期許引領台灣綠能科技與產業更蓬勃發展,在零碳時代共創永續美好。
...
科學家庫茲威爾(Ray Kurzweil)近期預測,未來人工智慧(AI)技術將突破人類現有的科學極限,可能使人停止老化並活到500歲。他表示,2032年後人工智慧的進步將實現這一目標,人工智慧可以設計更高級的人工智慧,並與人腦結合以提升人類智慧。這種結合將使人類的智力增強百萬倍,...
國立中山大學醫學科技研究所教授莊承鑫團隊透過「可攜式肌酸酐檢測儀」,1分鐘即可檢測泌牛肌肉量,藉由精準管理提升牛乳產量與品質,有望為臺灣酪農拓展41億元商機,帶來產業變革。這項最新研發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肯定。
乳牛產業鏈中,乳牛肌肉儲備量與妊娠次數、...
今(2025)年科技業首場大盛事—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7日將於拉斯維加斯隆重登場。2024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聚焦在生成式AI(人工智慧)應用,今年的消費性電子展仍是以AI為主軸。今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涵蓋33個類別,參賽產品的數量再創新高,成長最快的類別由AI奪冠,參賽產品的數量...
科學家日前在一具距今3290年前埃及木乃伊體內,驗出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DNA,似乎代表了曾於中世紀時期,肆虐歐亞非大陸、令人聞之色變的的黑死病(Black Death)起源,應該源自於更久遠的年代。
據外媒報導指出,科研團隊研究、...
人工智慧(AI)領域的先驅、「AI教父」辛頓(Geoffrey Hinton)日前提出警告:未來30年內,人工智慧導致人類滅絕的可能性介於10%到20%,引發全球關注!
辛頓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已超出人類掌控的能力範圍,這種技術可能在不遠的未來對人類文明帶來災難性影響,...
2024年已近尾聲,記者群特地挑選出十則2024年科技類別新聞與大家分享,人工智慧、氣候環境,甚至是登上太空船探索宇宙奧秘…,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翰海中,我們一同來回顧。【記者 鄒弘整理報導】
01-「創新號」...
俄羅斯研究員近日展示了一具在西伯利亞雅庫提亞(Yakutia)發掘的幼年長毛象 (Mammoth) 遺骸,這具化石被保存在當地的永久凍土中已有5萬年之久。該遺骸今年夏天於雅納河 (Yana River)地區被挖掘出來,並因發現地而命名為「雅納」(Yana)。
考古學家認為,「...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以時速69萬公里的驚人速度,24日飛抵距離太陽表面僅600萬公里的位置,突破人類探索太陽的最近距離紀錄,較以往地球派出的任何物體更接近太陽,並執行觀測任務。
據外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