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核心在於將知識、技能和文化傳承給下一代,讓他們具備面對生活挑戰的能力,然而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也是人格的塑造,而能夠在如今複雜的世界中做出明智的決策是很重要的。隨著全球競爭日益激烈,教育系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變革。傳統教育模式長期強調知識的傳授與標準化評量,而隨著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教育的興起,我們重新審視如何更有效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教師的幸福指數及教育體系面臨的壓力成為不可忽視的議題。
這個夏天,全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溫。7月22日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數據顯示,這天的氣溫打破了所有歷史紀錄。而7月21日和23日的溫度也不遑多讓,接連創下新高。這些極端高溫不是偶然,而是人類活動所致溫室氣體排放所引發的氣候變化的明證。隨著地球日益升溫,我們正處於一個緊迫的轉折點,面臨著實現2050淨零排放的重大挑戰。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速度驚人
有句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世界衛生大會(WHA)第72.6號決議「病人安全全球行動」將病人安全視為全球衛生優先事項,並批准自2019年起, 每年9月17日為「世界病人安全日」。呼籲所有國家和國際合作夥伴全球團結一致,採取一致行動,以改善病人安全。該日將患者、家屬、護理人員、社區、衛生工作者、衛生保健領導者和政策制定者聚集在一起,以促進病人的安全。
民主是國際趨勢與普世價值,政府是因人民需要而生,政權來自於人民的付託,真正的主權仍然屬於人民所有。2007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9月15日定為國際民主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emocracy),決議認為「...雖然民主政體具有共同特徵,但沒有單一的民主模式,民主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民主是一種普遍的價值,建立在人們自由決定自己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體系,以及人們全面參與生活的各個方面。」然而時至今日,民主仍是許多國家人民的企盼,甚至是有民主國家的人民仍然為爭取民主而奮鬥著。
全球的經濟危機從未解除,擁有資本的富者越富、貧者越貧,也讓廣大以薪資為主要收入的中產階級,逐漸向下流動成為「新貧族」而且這是全球性的現象。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危機使得年輕人在就業、市場進入、心理健康等方面面臨重重挑戰,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來改善他們的處境。
美國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近些年來以利潤為導向,取代過去技術安全為首要的經營方式,飛安事故頻傳。2018年和2019年的兩起737 Max 8客機墜毀事故更造成了近350人死亡,事發之後,波音公司支付了 25 億美元的罰款和賠償,在2021年簽署了協議,以換取免受刑事起訴。但飛安事故依然時有所聞,今年5月,美國司法部以波音公司違反了2021年的和解協議,對潛在風險的工作實踐視而不見,並且未能確保適當的記錄保存,要對該公司進行刑事起訴。
聯合國於1999年設立每年的8月12日為「國際青年日」,為各國政府重視青年問題提供了契機。今(2024)年的主題是「從上網點擊到取得進步:青年數位通道促進可持續發展」(2024 Theme: From Clicks to Progress: Youth Digital Pathway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強調了數位化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變革力量。
隨著全球對環境議題的關注日益增加,綠色商標(Green trademarks)逐漸成為一個重要且新興的話題,許多品牌開始認識到消費者對環保的重視程度在提升,根據歐盟智慧財產權局(EUIPO)2023年2月發布的綠色歐盟商標報告,綠色商標在總體商標從1996年的4%到2021年的12%,顯示品牌對綠色商標的重視程度。
隨著人工智慧(AI)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全球各行各業都在迅速適應並利用這項技術帶來變革。AI不僅是科技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更是未來社會各個層面的核心驅動力。AI科技的進步,版本的更新,各類產品的科技交互應用,在在都顯示AI科技全面性及革命性的成長,然而接下來的AI浪潮中,對於國家、公司、甚至個人,是站在浪頭上,還是隨波逐流,就是競爭力的殘酷挑戰!
AI人才的培育:奠定未來基石
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人類健康頭號殺手之一,然2022年《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JAMA Network Open)指出,年輕族群高達五成以上患者沒有求助或接受治療,「費用」與「不知何處獲得協助」為年輕人不求助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