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組成聯合團隊,在南沙太平島海域進行隱蔽性魚種調查,成功發現世界新種的鰕虎科魚類,並以發現地將其命名為「太平島紡錘鰕虎 (Fusigobius taipinensis)」,近期將正式發表在國際動物生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上...
環科

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台灣時間10月8日下午揭示,得主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傑佛瑞·辛頓(Geoffrey E. Hinton),肯定他們在人工神經網絡領域的開創性研究。兩人的工作不僅為機器學習奠定了基礎,...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獵鷹9號」(Falcon 9)已獲准於美東時間10月7日上午10點52分搭載歐洲太空總署(ESA)的「赫拉」(Hera)探測器,從佛羅里達州發射升空,用以研究2022年9月間「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ART)受到撞擊的雙小行星系統目前最新情況。
...
臺科大化工系江佳穎教授與日本東京工業大學Tomohiro Hayashi教授團隊合作研究發現,調整甘油-硼酸根比例,能提升高價值「二羥基丙酮」(DHA)產量,相關研究於10月登上國際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上。
研究團隊將業界普遍使用的「鎳電極」,...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當地時間28日下午(台北時間29日)搭載2名太空人前往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飛龍號」(Crew Dragon)太空船上還預留了2個空的座位,是專門為了接回「滯留」...

為揭密百萬年來地球極熱暖期之謎,台灣大學地質系的跨國研究團隊,以地中海洞穴的鐘乳石,佐以北大西洋海洋紀錄,揭示40萬年前所出現的異常暖期關鍵原因。該研究報告於7月15日登載於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根據地質紀錄顯示,...

美國偏遠的德州沙漠上正在興建號稱全球首間3D列印飯店,這間擁有43間客房及18間住宅的飯店,預計將在2026年竣工。
據外媒報導指出,這間飯店是由3D列印公司ICON所屬的「火神」(Vulcan)3D列印機所打造列印。「火神」列印的方式是「擠」出一層又層的混凝土混合物,...

在日本山形大學(Yamagata University)和IBM的科學家一起合作下,藉由人工智慧(AI)於秘魯納斯卡沙漠(Nazca Desert)進行納斯卡線(Nazca Lines)研究。僅在6個月的探查,就發現到303幅以人類、家畜為主題的地畫,是目前已知的具象納斯卡線數量2倍數量。...

若忽視海洋碳匯,追求碳中和就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聚焦海洋性藍碳研究逾15年,證實海洋浮游動物代謝的「糞粒」是主要的顆粒有機碳,可透過食物鏈大量把二氧化碳儲存於深海。整體海洋碳移除量,占全臺年碳排34.5%,潛力驚人。
研究團隊指出,...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在社群平台X發文表示,太空探索科技公司計劃在兩年內完成發射5次前往火星的無人「星艦」(Starship)任務。
據外媒報導指出,馬斯克表示太空船載人的任務時間將由無人「星艦」是否成功飛行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