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科

俄羅斯研究員近日展示了一具在西伯利亞雅庫提亞(Yakutia)發掘的幼年長毛象 (Mammoth) 遺骸,這具化石被保存在當地的永久凍土中已有5萬年之久。該遺骸今年夏天於雅納河 (Yana River)地區被挖掘出來,並因發現地而命名為「雅納」(Yana)。

考古學家認為,「...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以時速69萬公里的驚人速度,24日飛抵距離太陽表面僅600萬公里的位置,突破人類探索太陽的最近距離紀錄,較以往地球派出的任何物體更接近太陽,並執行觀測任務。

據外媒報導,...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梁振儒終身特聘教授研發的「新型地下水被動式採樣器」,與傳統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採集法相較,具有操作簡易、可重複使用節省成本、可真實反映地表下污染分布情況等優點,今(113)年獲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正式納入國家環境檢測標準方法,監測井地下水揮發性有機物被動式擴散採樣方法(...

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朱士維、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吳順吉與國立臺灣大學藥理學科暨研究所副教授潘明楷所組成的跨領域團隊,成功開發出一套全球首創的超高速4D顯微鏡,並結合尖端人工智慧(AI)技術,將腦部影像的清晰度提升近十倍。

...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滯留在國際太空站(ISS)已經數月之久的2位太空人,原先計畫 (2025)年2月間可以返回地球,如今計畫生變!日前,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宣布,返航的任務將會繼續延遲到3月底。

據外媒指出,美國太空人威廉斯(Suni Williams)與威爾莫...

一項刊登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的最新研究揭示,一隻雄性座頭鯨在九年間橫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總距離達1萬3千公公里,創下座頭鯨遷徙的新紀錄。研究人員推測,這頭雄鯨的遠行可能是受到尋求配偶與環境變化的驅動。

...

日前,Google公司表示一款名為「Willow」的最新晶片已克服量子運算的關鍵挑戰,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裡,就能完成一項傳統電腦須花費10億年運算才能解決的問題。

「Willow」擁有105個量子位元(qubit),過去量子位元運算速度快,卻也容易出錯,...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近日為宇宙學研究帶來突破性進展。最新觀測結果顯示,宇宙膨脹速度正在加速,而背後的推動力或與暗能量(Dark energy)的作用相關,這一發現有望改寫我們對宇宙演化的理解。...

海洋上的霸主「虎鯨」(Orca,又稱殺人鯨、逆戟鯨),高智商展現在捕獵技巧上,也因此建立起複雜的社會結構,甚至還會出現各種奇特的行為,其行為舉止真的就像青少年。美國華盛頓州一處海灣,日前驚現一隻浮出水面的虎鯨頭上,頂著一隻「死掉的鮭魚」,猶如頭上戴著「奇怪的頭飾」,...

國立成功大學攜手南臺灣多所大學與科研機構,成功研製全台第一座國產岸基式擺臂波浪發電機組「擎浪者」(WaveArm)。其發電效率超越國際同類產品,標誌著台灣在海洋再生能源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擎浪者」採用創新性的擺臂結構設計,系統由浮筒、擺臂與能量擷取系統(PTO)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