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歷新冠肺炎疫情,讓各界對病毒感染更急切地想要有進一步的了解,國立成功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副教授凌斌團隊經過多年努力,發現病毒侵入細胞後、最早的人體防禦機制啟動的新模式,比過去的理解至少提前了半天或數小時。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全球頂尖期刊「科學進步(Science Advances)」上...
環科

當血液中的血小板數量不足時,病患出血風險將隨之增加。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曾慶平教授研究團隊發現,存在於人類血小板中的Disa-bled-2(Dab2)分子可調控血小板低下症病患的出血風險,具有開發為新的出血風險評估生物標誌與作為降低出血藥物標的之潛力,有望提供新的檢驗與治療方式...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發現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簡稱miRNA)的團隊,可見其重要性,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陳百昇老師團隊多年努力下,發現缺氧誘發因子(HIF-1α)在非轉錄層面上可動態調控miRNA成熟化的新機制,解開更上游的未知謎團,...

台灣腎臟醫學會指出,國內每8位成人就有1位可能患有腎臟病外,據統計,台灣逾9萬人洗腎人口竟居全球第一,且多數患者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中國醫藥大學醫療資訊系郭錦輯教授研究團隊進行首次大規模探討東亞族群的腎臟疾病基因變異,識別國人腎功能密切相關新穎潛在致病基因,包括F12和ABCG2基因;...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在美國德州當地時間19日(台灣時間20日)進行「星艦」(Starship)第六次試射(IFT-6)任務,總統當選人川普也親自到場,與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一同見證試射的過程。
據外媒報導,「星艦」...

歷經千辛萬苦瘦了下來,卻常常在沒多久之後又胖了回去!面對肉肉再次回到自己身上,科學家指出,有可能是存在於脂肪細胞裡的「記憶」從中作梗!
據英媒報導指出,雖然減重計畫失敗的原因很多,但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逢甲大學第二支科研火箭今(11)日上午6時01分於屏東旭海的國科會「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發射升空。這是該校成功發射第二支單節混合式小型科研火箭「SHSR-Aero2」,火箭平均推力1250N(牛頓),燃燒12秒,總衝約15000Ns(牛頓秒),總飛行時間約75秒,高度6.4公里,...

日前,由英國人工智慧(AI)機器人「愛達」(Ai-Da)創作的艾倫·圖靈(Alan Turing)肖像畫在倫敦首度進行拍賣,最終以132萬美元落槌,引發藝術與科技愛好者的熱烈關注。該作品是由「愛達」運用機器學習技術後,結合人類美學特徵生成的畫作,象徵人工智慧在創作領域的新突破。
...
國家太空中心(TASA)自主研發的6U立方衛星「旺來衛星」(ONboard Globe-Looking And Imaging Satellite, ONGLAISAT) 5日於美國佛州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搭乘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太空船進入國際太空站(ISS...

由日本所打造的全球首顆木製人造衛星「LignoSat」,當地時間5日成功發射升空,為人類探索太空寫下新里程碑。這顆實驗性衛星由日本京都大學與住友林業公司合作開發,用以測試木材在極端太空環境下的耐用性與強度,同時也要探索未來將木製材料應用於太空建設的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