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科

2025年夏季地球自轉出現罕見加速現象,科學家觀測到7月9日、7月22日與8月5日三天每日時間將略短於標準的24小時,縮短幅度介於1.3至1.51毫秒。專家指出,雖然這項變化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但對於精密科技系統如衛星定位與國際通訊可能產生潛在效應。

...

塑膠微粒對人體的負面影響因為種類、尺寸複雜,到底對人體有何傷害還未能釐清,特別是超小尺寸奈米微粒,相關研究更少,成功大學食品安全衛生與風險管理所副教授徐瑋萱與嘉義大學園藝系助理教授李保宏團隊,研究發現奈米微粒竟能「綁架」腸道細胞與細菌的訊息傳遞系統,進一步改變細菌與宿主的共生關係,...

中興大學與成功大學共組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全球首見的「懸浮式鐵電膜整合二維電晶體」技術,為AI晶片、記憶體整合與3D封裝設計開啟全新想像。該研究成果於6月底正式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Electronics》上。

這項技術的最大突破,在於首度將鐵電材料 Hf0....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主導的「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最近透過先進的紅外儀器,首度直接觀測到一顆從未紀錄過的系外行星「TWA 7b」。這顆新發現的氣態巨行星位於唧筒座內,與地球相距約110光年,其質量約等同於土星,是至今以「直接成像」方式觀測到的質量最小的系外行星。...

據紐西蘭太空總署(New Zealand Space Agency)表示,為減緩氣候變遷而肩負追蹤地球甲烷排放量任務的「甲烷...

被譽為台灣國寶魚的櫻花鉤吻鮭,因生存環境破壞、氣候變遷等因素出現瀕臨絕種的保育問題。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傅崇安教授研究團隊發現,該族群的生存問題,很可能與其免疫系統基因有關,建議未來能將此列入復育績效的追蹤指標,透過分析不同時間點所採集的樣本,檢視櫻花鉤吻鮭是否真正走向永續與穩定。

...

日本主力火箭「H2A」,於台北時間29日凌晨從種子島宇宙中心升空,成功發射氣候變遷觀測衛星「GOSAT-GW」,完成第50次飛行任務,同時也是「H2A」...

最新發表於《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期刊的研究指出,研究人員成功開發一項創新技術,將常見飲料瓶所使用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透過改造過的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轉化為製作止痛藥「...

美東時間6月25日,來自印度、波蘭與匈牙利的三位太空人,搭乘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乘龍號」(Crew Dragon)太空船自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ISS)展開為期約十天的任務,同時,也是這三個國家在睽違數十年後,再度踏入人類太空探索行列。

...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日前公布一項驚人觀測結果,一顆代號為SGR 0501+4516的磁星正以每小時約17.7萬公里的速度飛馳,穿越銀河系,朝地球方向移動。雖然這顆天體目前仍距地球約1.5萬光年,但科學家強調,若其靠近地球數百公里內,恐導致人類瞬間毀滅,因此被稱為「殭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