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科

清華大學物理系、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褚志崧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日前宣布,成功研發出全世界最小的量子電腦,僅使用一顆光子(Photon),這也是台灣研發出的第一套光學量子電腦。這項領先全球的突破發表在上個月的《物理評論》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

...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當地時間14日(台北時間15日零時許)成功發射了「木衛二快艇」(Europa Clipper)探測器,其任務是探索木星的衛星「木衛二」(或稱歐羅巴,Europa),這顆冰封的衛星被認為可能隱藏著液態海洋,並有可能具備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

今年最大滿月出現在10月17日(四)19時26分。屆時月球視直徑將達33.7角分,與地球距離僅35萬7,367公里,不僅符合一般「超級月亮」的條件,而且比2月時的最小滿月大了約14%,整體亮度也增加30%。

臺北市立天文館指出,當天傍晚月球於17時13分升起,...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於美國德州進行太空船「星艦」(Starship)第五次試射。升空後,發射台順利回收助推火箭,「星艦」其後濺落印度洋。由發射台收回助推火箭的回收方式,真的是前所未見!

據外媒報導指出,此次的試飛計畫是首度讓超重型助推火箭「回到」發射地。「星艦」...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當地時間9日揭曉,美國生物化學家貝克(David Baker)、英國科學家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與瓊珀(John M. Jumper)三人共同獲此殊榮。今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3位專家,其貢獻是在蛋白質結構預測方面研究的突破性進展研究。

...

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組成聯合團隊,在南沙太平島海域進行隱蔽性魚種調查,成功發現世界新種的鰕虎科魚類,並以發現地將其命名為「太平島紡錘鰕虎 (Fusigobius taipinensis)」,近期將正式發表在國際動物生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上...

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台灣時間10月8日下午揭示,得主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傑佛瑞·辛頓(Geoffrey E. Hinton),肯定他們在人工神經網絡領域的開創性研究。兩人的工作不僅為機器學習奠定了基礎,...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獵鷹9號」(Falcon 9)已獲准於美東時間10月7日上午10點52分搭載歐洲太空總署(ESA)的「赫拉」(Hera)探測器,從佛羅里達州發射升空,用以研究2022年9月間「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ART)受到撞擊的雙小行星系統目前最新情況。

...

臺科大化工系江佳穎教授與日本東京工業大學Tomohiro Hayashi教授團隊合作研究發現,調整甘油-硼酸根比例,能提升高價值「二羥基丙酮」(DHA)產量,相關研究於10月登上國際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上。

研究團隊將業界普遍使用的「鎳電極」,...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當地時間28日下午(台北時間29日)搭載2名太空人前往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飛龍號」(Crew Dragon)太空船上還預留了2個空的座位,是專門為了接回「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