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蜘蛛吐絲的啟發,陽明交大工程生物科學學院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李明家,開發出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奈米複合材料水凝膠,並成功透過仿生3D列印出螺旋24面體(Gyroid)細胞骨架與人體外耳。
該研究躍上《Biomacromolecules》創刊25周年封面故事的創新材料,...
受到蜘蛛吐絲的啟發,陽明交大工程生物科學學院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李明家,開發出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奈米複合材料水凝膠,並成功透過仿生3D列印出螺旋24面體(Gyroid)細胞骨架與人體外耳。
該研究躍上《Biomacromolecules》創刊25周年封面故事的創新材料,...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約6600萬年前造成恐龍滅絕的那顆隕石,可能來自於太陽系的邊緣地帶!科學家透過分析該隕石碎片,推測它可能源自於木星軌道外的區域,這顆隕石的組成物質顯示出與太陽系外圍的天體有著高度相似性。
這項研究由德國科隆大學(University of Cologne)...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在火星的地下深處發現了一個可能存在巨大液態水庫的證據,這些水的儲量足以形成一個覆蓋整個火星表面的海洋!這些液態水儲層可能提供適合微生物生存的條件,雖然現有技術難以到達液態水儲層深度,仍為未來火星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方向,...
近日,一枚中國火箭在太空中解體,造成超過700塊碎片在軌道中漂浮,對地球軌道上的多顆衛星及太空站構成潛在風險,這一事件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太空事件之一,更引發了專家的廣泛關注。
這枚火箭是在8月6日由中國國營企業「上海垣信衛星科技公司」(SSST)發射,...
波音(Boeing)公司開發的「星際飛機」(Starliner)六月初搭載兩名太空人升空,原先預計在國際太空站(ISS)停留8天,如今卻已滯留兩個月,目前仍未有具體的解決方案。日前,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官員表示,兩名太空人可能需乘坐波音公司的競爭對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中國大陸6日下午2時42分於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首批18枚商業組網衛星「千帆星座」發射升空。這是中國大陸商業航太史上具指標性意義的事件,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鏈(Starlink)發起市場挑戰,意圖迎頭追上美國。
有著中國版「星鏈」之稱的「千帆星座」衛星,...
淡江大學今(5日)天上午6時28分於屏東旭海的國科會「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順利發射第3支科研探空火箭「Polaris」,這次發射也是旭海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的第七次任務。
「Polaris」總重為58公斤,總長3.08公尺,最大直徑16.32公分。模擬高度最高能達到5....
珊瑚礁生態系孕育著豐富的海洋資源,對於維護生物多樣性十分重要。近年隨著全球珊瑚數量的減少,國際間對於珊瑚的基礎研究、培育及養殖以及海洋保育活動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基因體被稱為生命的設計圖,包含生物體生長和運作所需的資料,若能詳細解開基因體的資訊,就能更加深入了解珊瑚的生物學特徵,...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毅力號」(Perseverance)探測車,在火星上發現了可能是遠古生命存在的證據。在一塊被命名為「切亞瓦瀑布」(Cheyava Falls)的箭頭形狀岩石中,檢測到內含有機化合物和可能與古代微生物相關的化學物質。
7月中下旬,「毅力號」...
陽明交大航太系統與流體力學實驗室 (Aerospace Systems & Aerodynamics Research, ASARe, 阿莎力)21日清晨6時6分於屏東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執行Asfaloth火箭的第一次飛試任務(Launch-1),火箭推力約1000公斤,燃燒約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