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首位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布興‧大立,擔任牧師服事42年, 於2025年6月11日在玉山神學院舉行盡程退休感恩禮拜,服事期間他曾經三度有其他機會想離開上帝的職場,但是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掉下眼淚,內心很沉重,決定繼續留在上帝的職場,繼續做上帝的工作。2019年布興‧大立接受蔡英文總統遴聘,代表政府在宗教自由議題方面加強國際連結與合作。大家很好奇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他擔任牧師服事42年?
布興‧大立表示,自己的家族是在新竹後山頭目的家族,已經是第五代了,他的爸爸是大兒子,他本身也是孩子當中大兒子,從他的阿祖開始成為基督徒以後,他自然也是基督徒,從小都是在基督教會長大。很多部落都是有教會的。從國小到初中在教會,常常聽到長輩們在講的一件事情,「為什麼國民政府來到臺灣,不跟我們講,突然間將我們都在使用的祖先三四百年來留下的土地,就劃為林務局國家的土地。」
長輩們到教會哭著訴說,對不起祖先,祖先的血汗都在那邊,甚至連祖先骨頭都在那邊啊!「沒有拿到我的土地,死不瞑目」「回到天堂,我還是要抗議這個政府」,長輩們沒有辦法接受,所以告到法院,但是法院拖延10年、20年、30年下來,原告就已經過世了,結案了以後就變成國家的土地。「政府應該是照顧我們,來照顧我們的土地。」國家公權力不應該予取予求,布興‧大立心中產生要公義、平等的想法。
布興‧大立回憶,讀國小的時候在學校講方言會被罰,會被打手心,然後再來就跑操場,胸前掛個牌子,不講方言。所以他不喜歡讀書,六個年級當中一個學期能夠去上一個月,就已經了不起了,所以高中就在教會的學校讀書,畢業以後再考上神學院,很幸運的在教會學校有國外的基督徒的老師在教,才知道政府是不對, 我們有自己語言權,信仰最重要的是守護我們的人權, 就是我們的語言權、文化權、生命權。
有人以為在教會太八股?說信仰只有禱告、唱歌、讚美?布興‧大立表示,其實不是這樣,他用基督教的信仰,獻身做追求公義、和平、民主、自由,不同的宗教、不同的黨沒有什麼對立,就是這樣他一獻身42年了。回想這些年雖然是辛苦 ,又看到現在的社會有一些亂,但是基本上台灣公民社會心中有一把尺,所以這就是我們在做的。
在陳水扁政府的時代,總統府內有設一個人權委員會,布興‧大立是唯一的一位原住民人權委員。台灣原住民的人權,已經跟土地跟山靈結合在一起,也就是土地是我的生命,高山是我的父親,山靈是我的弟兄,花草樹木就是姊妹,山峰就是我們的呼吸,河流就是我們的血液,將人權跟自然山靈結合在一起。他整理原住民的人權報告,在雜誌裡發表,在不少的書上也有出現,這樣的理念有位在德國讀書的學生看到如獲至寶一樣。
對於幕後默默支持他的牽手──師母,也是原住民第一位女牧師,布興‧大立表示,自己很不自在說對師母的愛。師母常鼓勵他是研究型、讀書型的,並說是恩賜啦,雖然布興‧大立不想考,但沒想到師母就替他報名,給他一個准考證,叮嚀他要去考試,最後也順利考上了。所以都是師母一直在推的,然後五個孩子在讀書,都是師母照顧,非常感謝。
退休後布興‧大立接受玉山神學院董事跟院長的邀請,繼續留下擔任客座教授,因為他希望傳承神學跟生命經驗,過去的那種不公義的要繼續去守護,並影響原住民年輕的人,要接棒。布興‧大立認為推動宗教自由民主的社會,是信仰裡最高的一個價值,如同太極門在推動世界和平,要繼續推動下去,雖然我們的力量很小,要常常去講,積少成多,對世界人類都有幫助。他稱讚太極門推動世界良心與和平受到各國的注意,大家應該要感謝並一起推動。
【記者 劉申銘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