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組成聯合團隊,在南沙太平島海域進行隱蔽性魚種調查,成功發現世界新種的鰕虎科魚類,並以發現地將其命名為「太平島紡錘鰕虎 (Fusigobius taipinensis)」,近期將正式發表在國際動物生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上。
海大海生所教授陳義雄指出,鰕虎是魚類分類中最大的科之一,全球已知物種超過2,000種,臺灣就有超過260種以上。紡錘鰕虎分布在印度洋及西太平洋之熱帶與亞熱帶,主要是岩礁及珊瑚礁區沙地棲息的底棲中小型魚類。此次命名的世界新種「太平島紡錘鰕虎」,是棲息在珊瑚礁區的隱蔽種,不易發現。研究團隊詳細比對全臺灣及南海的魚類分類學研究資訊後,運用形態學及分子證據佐證,明顯區隔近緣種之紡錘鰕虎,確認此新種之存在。
「太平島紡錘鰕虎」是出現在臺灣海域的第六種紡錘鰕虎,目前發現穩定棲息於太平島大約5至20公尺水深的珊瑚礁海域,只有極少量曾在臺灣西南部的小琉球海域被記錄到,成魚體長大約3至6公分左右,體態透明,並具有許多黃色小斑點,背鰭則具有2個小型深黑色圓斑,不同於其他紡錘鰕虎的體色。
據悉,海大團隊過去在民國83年就進行過零星的太平島海域魚類調查,當時就曾採集到與槍蝦共生、前所未見的鰕虎科魚類,並在95年以「太平島鈍鯊 (Amblyeleotris taipinensis)」公諸於世。國海院與海大團隊自111年起共同合作進行太平島魚類相關調查,並在今年完成命名另一個太平島世界新種。這兩種鰕虎都是以太平島周邊海域為主要棲地,因此未來對該海域之生態保育,將有助於維護這些鰕虎魚類的重要棲息地。【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