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

「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借用佳句名言,描繪一段人生悲情。一場冤獄,已夠令人難受,更何況有人因冤獄而得名,那是多少辛酸淚水的組成。對蘇建和不陌生,那是冤獄的代名詞,從冤案到平反,過程中的坎坷,絕非常人所能理解。

然而刑事平反又如何,事情還沒結束,案件雖然塵埃落定,但受害者家屬在81年提出的刑事附帶民事損害賠償訴訟,民事法庭仍接續審理。「...再次看見六月飛雪:蘇建和三死囚案沒完沒了?」

我們公司在新北市從事五金回收,民國103年被三重稽徵所調查相關營業稅,當時都備足資料給稽徵所的官員來看,然而在民國105年開始對公司整個大動作的一個所謂的補稅,那補稅的金額一罪一罰的情形下,高達新台幣六百多萬。

事情發生在台中看守所,那位收容人在入監前,曾與黃姓管理員在聚會上有一面之緣,算是相識。收容人入監後,有一天菸癮發作,他問黃姓管理員有沒有菸,黃男也有抽菸的習慣,於是拿出自己的一包七星菸送他。結果黃男一審被重判2年半;二審改判1年3個月,緩刑4年,但要繳25萬元罰金。黃男再上訴,卻被最高法院駁回。最後,時任檢察總長的江惠民也為他提起非常上訴,無奈依然被駁回。

將軍因為2,000多元加菜金,被判刑4年半,全台愕然,最後,總統出面特赦。卻少有人知道,將軍不是個案,《貪污治罪條例》這部儼然正義化身的法律,過去已輾過不知多少發不出聲的基層受害者。

兩年多前,擔任警察的黃金輝扣押1台報廢機車時,為了作業方便,私下讓車主更換零件,不料人生從此全毀。無法擔任警察後,黃金輝開過廚餘車、當過保全。二審宣判後不久,儘管家用吃緊,他還是辭去保全工作。「聽說三審希望不大,要準備入監服刑了,入監前我想好好休息,我已經工作太久。」

若是賦稅政策有嚴重錯誤,財政部就應立即全面修正現行法規,並且負起政治責任,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斗六市新興宮旁知名「雞排伯」,他是政府列冊輔導的低收入戶,疑生意好遭檢舉,導致國稅局上門,竟上吊自殺,留下8旬老母及讀高二的兒子,頓失生活依靠,真是情何以堪!一名熟識殯葬業者在臉書上發文,痛批檢舉人無良,老饕聞訊也相當難過,此事引發網友熱議。當然積極面是社會救助體系間的銜接,依低所得家庭需求提供或轉介相關就業服務、職業 ... 機制,尤其對於無法納入救助體系的弱勢者,應予適時協助,以免淪為低收入家庭。

102年7月,陸軍下士洪仲丘疑遭不當管教而致死,同年,公民團體「1985行動聯盟」於8月3日舉辦「萬人送仲丘」晚會,各行各業的網友發起的公民團體,希望藉由訴求讓事件真相出爐,並且要求國軍改革,屏除以往的陋習及潛規則,「要真相!要人權!」。短短兩個星期,兩度上街頭,就成功號召數十萬人參與,打破臺灣過去國內社會運動組織動員模式,被媒體譽為臺版「茉莉花革命」。據統計有十萬人上街,是台灣史上最大的公民行動。

依據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公佈之新增強制執行的案件每年都超過一千萬件,民國109年有1431萬件,去年超過1274萬件,這個數字與台灣2300萬人口相比,每兩個人每年可以收到一件強制執行的案件,這是值得全民關注的議題。

「守護你我的未來,沒有人是局外人!」台灣萬年稅單成為國際奇聞,無效的行政救濟制度,人民敗訴高達94%,根本是稅官、法官聯手打人民,「保護人權是政府的天職」,台灣人民卻無法感受到可以依靠人權,只有被官員剝奪更多的人權,祭出限制出境就可讓稅災戶境無法與家人相聚,更有無法出國賺錢還稅,弄到身敗名裂等。

台版《交響情人夢》留學奧地利的溫以仁曾是台灣指揮界的明日之星,媒體稱他「千秋王子」。未料在98年一則惡意爆料他持假學歷的新聞「帥哥指揮家爆學歷造假」,將他的人生從天堂拉下地獄。

屏東縣檸檬運銷合作社於87年由政府輔導成立,91年自創「檸檬王子」品牌成為台灣檸檬的領導品牌,93年成立台灣策略聯盟,設立檸檬外銷供果園,通過『吉園圃』安全蔬果認證標章。設立『農藥殘 毒快速檢測站』,成功開發「黃金檸檬」,計劃逐漸開拓外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