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

最近就有民眾發現,台南另一家排隊美食「阿明豬心」,竟然有兩名國稅局的人員在營業時間「站崗」,疑似來稽查。財政部南區國稅局副局長謝慧美表示,「同仁到那邊去,看它當天營業的情形,包括它整個銷售的金額,回來推算它每個月,應該有多少營業額。」如果依其營業狀況、商譽、季節性及其他情形,銷售額倍增,足以認定有使用統一發票能力。

而行政執行署為何要違反程序,提早讓台北及台中國稅局共同承受?因為每多一次拍賣程序,拍賣價就要減少20%,而執行署人員的獎金是藏在預算中,只要年度一過就無法動支,所以必須在年度經費結算前搞定拍賣,於是為了高額獎金不惜違法犯紀,然而弔詭的是,該次拍賣並無人應買,所以國庫並無入帳,國庫既然無錢入帳,則何來的獎金可發?原來冤大頭還是人民,人民的納稅錢早就編在預算裡了,本來人民納稅錢是要用來提供社會基礎建設,卻被違法官員編列成獎金預算,就這樣流入私人的帳戶裡。

之前新北市一位96歲高齡人瑞,24年前賣掉家族土地得款10億元,扣掉增值稅4億,稅後尚餘6億元,該婦人用該筆錢向銀行購買無記名可轉讓定存的儲蓄型保單,因年老而交給兒子幫忙運用,卻被國稅局認定漏報贈與稅,要補繳2億8千萬元,並加罰一倍,總共要繳交5億6千萬元,等於賣了土地的10億,最後僅剩4千萬,其他的9.6億都是國家拿走了,還是被官員發獎金去了。

台灣在今年8月30至9月2日舉辦「中華民國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因聯合國2003年第5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合國反貪腐公約」 (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UNCAC),而我國雖非聯合國會員國,但為展現反貪腐之決心,並求能與國際反貪接軌,遂於2015年制定台灣的《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施行法》並公布於同年12月9日施行。2018年台灣政府自主公布「聯合國反貪腐公約首次國家報告」,並邀請 5 名國際反貪專家來臺完成國際審查,歷經4年後,今年8月底又將進行第二次國家報告的國際審查。

如果無良的理專跟無良的稅務官員、行政執行官員一樣,為了自己的獎金做出曚蔽良心的事情,損害的是客戶的信賴及財產也斷了自己的聲譽。只是公權力的濫權,製造更多社會的不安以及家破人亡,希望無良的官員快快良心覺醒,不要再為了績效獎金,讓台灣的民主自由蕩然無存!

銀行的理專每個月都有業績目標需要達成,很多金融業都會有所謂的佣金,雖然服務的單位沒有佣金,但還是有達到目標的壓力。有些理專為了達到目標,會販賣一些手續費收入較高的商品。手續費撥補高,理專經常就會往那個方向行銷,如果與總行目標不一致,除了績效差之外,在銀行的發展也會受限。

淡水老農三兄弟出售一塊共有土地,已依法繳納相關稅賦,竟還被課「贈與稅」3000多萬,求助納保官後,國稅局竟改發6,500萬稅單,申請復查逾三個月都沒消息,兄弟財產也被禁止處分,至今仍懸宕未決。不公正的納保官,不但不能遏止被濫課稅的問題,反而增加百姓多繳稅的力道。 依法課稅成口號 稅單金額天蠶變 台北市一名小資電商黃小姐,五個月內收到三張不同營業額的稅單,從9000萬元改成800萬元,最後又變成900多萬元,黃小姐表示,她哪來賺那麼多錢?質疑國稅局課稅程序混亂,標準也說不清。黃小姐批「國稅局可以讓我們補稅,但不能惡意炒作說我們就是逃漏稅,而且說你要繳就是罰1倍,不繳就罰1.5倍。」

台灣資金連35季淨流出逾13兆,百業蕭條的今日,普遍低薪,主計處公布2017年全國年薪資中位數為47萬,平均每月不到4萬,加上高房貸、高物價等更加壓迫人民生存空間,低經濟衍生的八放世代現象,政府稅收卻連年超徵,甚至額度幾乎每年千億元起跳,人民的疑問是:經濟沒有起飛,如何稅收可以大幅起飛;又,超徵的錢到那裏去了?

多少繳一點,導致許多原本不用繳的稅單,卻得掏錢出來繳,也變成稅務員賺績效的常態情形,所以近兩年疫情瀰漫,百業蕭條,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下,居然財政部猶能年年超徵稅收千億,甚至在110年創下超徵4327億的紀錄。現任台中市長盧秀燕,當時擔任立委時就曾指出,超徵稅款許多來自於惡意的查稅,顯見稅務獎勵金與超徵有絕對的關聯,更是造成超徵的主因。

立委李貴敏近日在立院對政府超收稅捐問題提出質詢,表示政府稅收年年超徵,國債卻居高不下,讓所有納稅人都相當有感。「徵稅」之所以茲事體大,因為是用公權力強制從人民口袋把錢掏出來,而長期不當課稅造成國內經濟動能的衰退。

大幅超徵的問題,不僅凸顯政府行政單位編列預算時,刻意低估歲收,以求達到績效「超標」的假象,而且鉅額超徵金額流向不明,更證明政府財政管理大有問題,再者,我國稅收鉅額超徵呈現常態化情形,數字膨脹的越來越離譜,在在顯示政府預算編列有問題,又藉機給了許多編列特別預算的藉口,導致台灣政府財政收支宛如脫韁野馬,完全不可控,財政紀律儼然已經脫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