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團又曾在一個禮拜內,連續4天到台大法學院拜訪多位公法學者,包括曾任大法官、國內公法學權威的許宗力教授。他聽了這案件,便認定為公法案件,更從憲法第153條出發,認為關廠工人案是一種具有「社會補償」性質的津貼,同時答應擔任第二次研討會的主持人。
在王怡今律師、高烊輝律師的協助下,102年8月4日,關廠案在桃園舉辦第二次研討會,許宗力教授除了擔任主持人,還將他的見解整理出一份書面報告,他的「社會補償說」在關廠工人案中可謂至為關鍵,他更願意出庭向法院說明,何以他認為關廠工人案為公法案件。
律師團又曾在一個禮拜內,連續4天到台大法學院拜訪多位公法學者,包括曾任大法官、國內公法學權威的許宗力教授。他聽了這案件,便認定為公法案件,更從憲法第153條出發,認為關廠工人案是一種具有「社會補償」性質的津貼,同時答應擔任第二次研討會的主持人。
在王怡今律師、高烊輝律師的協助下,102年8月4日,關廠案在桃園舉辦第二次研討會,許宗力教授除了擔任主持人,還將他的見解整理出一份書面報告,他的「社會補償說」在關廠工人案中可謂至為關鍵,他更願意出庭向法院說明,何以他認為關廠工人案為公法案件。
就這樣,年輕一代律師為關廠案被迫集結、串連。這些都是很菜的律師,面對法官的不友善,非常緊張。依據律師法規定,要在當地執業,就必須加入當地公會,邱顯智當時僅加入新竹與台中的公會,因為關廠案又加入桃園律師公會,就是沒有加入苗栗的公會,最重要的是,加入的話必須繳納28,000元。當時剛開始執業,根本沒有錢繳。
約莫是101年冬天,勞委會花了2,000多萬,請了80個律師告大批關廠工人。85至87年間,多家紡織或電子工廠惡性倒閉,這些工人因此起而抗爭,政府起先「代位求償」,給予資遣費、退休金,不料15年後,政府竟起訴要求返還。工人們都是老媽媽,15年前的關廠工人,15年後更窮,沒錢請律師,只好由工會上網徵求義務律師。
85年全國爆發惡性關廠,讓成千上萬的家庭因承擔家計者失業,生活頓時陷入困境,這些求助無門的失業勞工,只好臥軌、絕食..以最激烈的抗爭,來表達他們的委屈;當年政府為了安撫這些受害者,以貸款「代位求償」方式發放給工人,卻在101年提告要求還貸款,政府主宰百姓的生殺大權,豈能不謹慎!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於102年間赴台北車站抗議並臥軌。交通部對臥軌10人開罰各新台幣6000元,10人興訟抗罰,一審勝訴免罰,二審發回更審,北院更一審改判交通部勝訴,可上訴。
三人成虎,遭朋友陷害,27歲入監,無期徒刑三審定讞,無辜被關近七年,女兒認不出爸爸,老父母日夜奔波,他是冤獄受害人蕭明岳。你也許聽過他的故事,一名無辜的人被判有罪,義憤填膺嗎?有天受害者會不會是自己?這樣的法律制度,你安心?
隔著看守所玻璃,拿起話筒,面對的是一個不斷拍打玻璃、不斷哭著的年輕人。
「我是冤枉的!我是冤枉的!一定要救我!」蕭明岳案是一件令人心痛的案件。
台灣烏龍稅單滿天飛,行政救濟徒具形式,導致萬年稅單問題嚴重難解。現任中華民國稅務代理人協會理事長羅淑蕾很感慨,從事會計師30幾年,來到立法院這麼多年,看到台灣有很多稅奴,因稅務問題而受摧殘和痛苦,真的是很難過,就算給她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前立委黃文玲談到,各種巧立名目的查稅獎金、檢舉獎金造成越來越多稅務冤案,稅災戶哀鴻遍野,民怨四起。立法院許多委員辦公室都曾收到人民稅務冤案陳情,但卻奈何不了財政部!因為「財政部很大!人民很怕!」,他們可以隨時查人民的財產,連立委都不敢得罪他們。
前立委黃律師聽到年輕人講出我們的聲音,也讓人看到國家希望。二十幾年前她當律師,第一個承辦的,就是自己的案子。一分一毛不當課稅,都要拒絕。企業界常常被勸導要繳稅,她發現稅務獎金是根源,廢除稅務獎金,稅務人員就不會不當查稅。
前總統府資政知名的銀行家吳澧培,透過「控告惡檢」行動,提起自訴控告特偵組主任檢察官陳雲南與法官蔡守訓等4人,讓司法官有權有責,負起濫權的司法代價。
吳前資政在97年10月因葉盛茂案,赴法院作證,在沒有證據下,法官李英豪以臆測方式推論犯罪事實,並「告發」涉案,要求特偵組處理,而國務機要費審理時,法官蔡守訓也傳喚吳澧培,最後特偵組起訴書內容,幾乎照抄蔡守訓的判決文,直接當成起訴吳澧培的理由。
立委許添財在擔任台南市長時的海安路地下工程被控圖利廠商官司無罪定讞,許添財宣布控告檢察官黃朝貴、吳文政濫權追訴。
對於這種司法迫害,許立委要正式宣戰,相信一定會贏。這是人民自救的全面性運動開始,台灣的司法改革如果沒有成功,改革運動將是一場空,檢察官對他是「明知而蓄意濫訴」,當初他是解決弊案,卻被說成是主導弊案,真正做事的卻被處罰,他不得不再戰。
屏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蔡榮龍代吳文政回應表示,應檢視檢察官起訴內容及證據是否合理,許多案件從起訴到判決均處於動態中,不能因為檢察官起訴的案件被判無罪就認為是濫訴,就要對檢察官提告,否則檢察官背負的壓力就太大了。
財政部的案子都是「中華財政學會」在接,影響一個國家的稅制和政策走向,而且是受同樣訓練的同一群人「相濡以沬」,這種封閉系統缺乏多元參與,也不容易腦力激盪擦撞出新的火花,或許正是台灣稅制改革「鬼打牆」的結構性問題。這群共犯結構的專家、學者、立法者、財政官員...壟斷國家財稅命脈,更公然搶財經機關委外案,因而,一點都不奇怪!既得利益誰會放棄?獎金制度與他們密不可分,淵源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