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N記者 王善意】 7月31日高雄的氣爆災難,爆出了許多地底下的秘密,僅僅相隔8天,新北市新店區也發生瓦斯氣爆事件,再度造成嚴重傷亡,全台民眾人心惶惶,聞「異味」色變,曾一天報案高達十七起。也質疑政府對災害應變的能力及對石化業者安全管理的專業能力。其實重大氣爆意外,國際間也時有所聞,美國自1994年迄今,已發生過745件天然氣配送災害,造成278人死亡,1059人受傷,突顯此類氣爆事故的救災困難與傷亡慘重效應。
談法論稅
近年來,台灣人民的痛苦指數不斷升高已非一日之寒,「錯誤的政策」與「顢頇的執政者」不但讓台灣的經濟沒有起色,失業率高居不下,薪資水準不增反降,更讓房價、物價不斷的攀高。此外高雄氣爆造成嚴重傷亡,生命權、生存權、財產權、居住權與經濟權,孰輕孰重?亦成為政府、企業與民間必須以遠見共同面對的課題。
本人從事稅務工作將近30年可稱之為稅務人,在公務機關因環境較為單純,處理公務時認為凡事依法行政去處理就沒有錯,而一般人都認為所有法律條文都經過學者專家、民意代表、有權管理機關編審通過,法律應該是非常嚴謹的,應不至於有侵害人民的基本權利,直到退休時看到媒體報導兩公約的簽署,開始省思以前所辦過的調查局移送補稅案,當時的我原本想發公文請公司來說明,但被長官訓了一頓說「調查局的案子你還敢再查!照查獲金額直接補稅裁罰就好了!」,心裡雖有些疑問,終究還是依照長官的意思處理;大家都認為我們是維護正義為國徵稅,而私底下也認為既然是調查局查獲,公司一定有犯罪嫌疑;後來巨額補稅加罰鍰致使該公司宣布倒閉。
馬英九總統於2009年簽署《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簡稱「兩公約」),表明希望臺灣人權與國際接軌,立法院也快速的三讀通過兩公約施行法,正式國內法化。然而近來多起社會矚目案件引發公民街頭運動,如洪仲丘士兵虐死案、大埔強制徵收、華光社區迫遷等,涉及的人權議題包括生命權、生存權、財產權與居住權等,當政府站在人民的對面,兩公約真的讓臺灣人權大步向前走了嗎?
「老大哥在看著你!」臺灣九月政爭掀起監聽風暴,有如上演喬治歐威爾《一九八四》,人民擔心政府「老大哥」虎視眈眈、環伺在側,冷不防地假藉口實出手突襲,民無隱私、噤若寒蟬。不久前網路流傳一篇小學生的作文寫道:「台灣沒有戰爭,只有政爭!」政爭事件好比一場全民法治教育,同時促成《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加速修法。
監聽直接侵害個人隱私權,涉及基本人權,甚至監聽內容能夠當作犯罪的不法證據嗎?監聽不受約束,人民無異活在《一九八四》,針砭時事,經常一針見血的真理大學刑事法學教授吳景欽提出他的犀利見解。徒法難以具行,執法者的心態更是重要,攸關人民權益,需你我共同來關心,才是最有力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