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因為荒謬的稅制問題,造成社會的動盪,革命的興起,甚至帝國的滅亡。

英國家家戶戶都有一座壁爐,早在1066年,英國人就得繳壁爐稅,通常是交給教會,到了1662年,壁爐稅正式成為法令,此舉使得原本無須繳納直接稅的人民突然意識到自己變成課稅的對象,甚至連貧戶也須繳稅,當時稅務員皆為有獎金可抽成,因此他們為了獎金「滴稅不漏地行使他們的權力。」導致英國人痛恨壁爐稅,累積排山倒海的民怨終於爆發1688年的光榮革命。

我國憲法開宗明義道出國家之要素為「主權」、「國民」與「領土」;而國際法所承認之國家,從《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第一條《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Article 1)應具備以下資格:常住人口、界定的領土、政府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人民與國家這個生命共同體,要走向共存共榮,雙方都有責任。

人民是國家構成最重要的元素。《孟子.盡心下》:「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現代國家構成要素:人民、領土、政府、主權。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基本組織與重要制度及國家和人民相互間基本的權利義務關係,以鞏固國權、保障人權、奠定社會安寧、增進人民福利為宗旨,是治國的根本大法。

聯合國於1989年宣佈將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 希望喚起各國關注人口總體發展,並解決相關的社會與環境問題。1900年時地球上只有17億人,目前全球人口總數約有78億。地球人口急速增加,根據聯合國的人口資料顯示,目前許多已開發國家,生育率持續降低,但是在印度、 巴基斯坦、 印尼、埃及、美國與非洲的一些國家,人口增加率預估到2050年,將占全球人口增長的一半以上。

2019年12月起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蔓延了全球222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8億人確診,390萬人死亡。至今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種中,印度、英國、南非及巴西等地更發現高傳染性的變異病毒株,即使目前許多國家已開始接種新冠疫苗,但全球疫情尚未消退。

司法新制《國民法官法》將於2023年元旦正式上路,各法院正緊鑼密鼓召開模擬法庭。台灣陪審團協會於5月12日舉辦「法庭觀察結果公佈,是法庭還是法學教室?」記者會,表示國民法官的運作將法律適用與量刑混在一起,模擬法庭淪為法學教室,職業法官權威效應明顯,人民的意見無法展現,審判時極容易變成國民法官受到職業法官引導,人民參與審判的美意喪失。在民眾法學專業不如職業法官的情況下,國民法官成為「背書的花瓶」。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也質疑,目前的制度運作與模擬過程,國民法官很顯然是職業法官的陪襯,根本就是無心讓民眾加入審判,應該在模擬過程中滾動式的修正,而非一路拖到實際制度運作,把人民當成白老鼠。

人們常以一手提著天秤,另一手握著劍、帶著眼罩的正義女神,做為公平、公正的審判,以及制裁罪犯的正義武力與平等、客觀、不徇私、一視同仁的法治精神,代表完滿的法治狀態的象徵與要求。而持劍者如果沒有良心,天秤則必成為執劍者假藉的公義,即是赤裸裸的暴力。同理,手握天秤者若無良心,就沒有平等、客觀、不徇私、一視同仁的法治精神,也就無法保持天秤的平衡,公平正義難以彰顯,讓這樣的人持劍恐將是一場又一場的司法災難!

現行稅捐稽徵法第28條:「納稅義務人因稅捐稽徵機關適用法令錯誤、計算錯誤或其他可歸責於政府機關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稅捐稽徵機關應自知有錯誤原因之日起二年內查明退還,其退還之稅款不以五年內溢繳者為限。」財政部近日提出修正案,不再是「不以五年內溢繳者為限」,而是仿效行政程序法131條,加入10年期限。財政部蘇部長邀請法務部劉參事共同參加立法院財委會的審查會,主張:1. 仿效規費的時效限制,公法上的請求權也必須有時效;2. 法律須有安定性;3. 目前雖無時效,但行政法院已經這樣判,應回歸到行政程序法131條,以減少爭議。

COVID-19所引發的全球大流行疫情,截至2021年5月31日統計,已累計逾1.7億例確診個案,其中逾354.8萬人死亡,是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流行病之一。而2020年被譽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也在今年5月發生確診人數飆高,「同島一命」須「團結抗疫」的共識很快形成,全台進入第三級警戒的狀況,萬分感謝醫護及相關單位人員的付出與辛勞。

知名媒體報導認為阻斷疫情的最終手段只有疫苗,如果窮國無法取得疫苗,印度現在的慘況可能在其他地方重現,奪走數百萬條人命。不論是國際或國內新聞,不難發現,各國防疫的重點都聚焦在疫苗、口罩及隔離,但阻斷疫情擴散的方法真的只有這些嗎?

世界各國民主法治都是漸進式成長,有錯誤、不良的,或不利於人民的,經過抗議或反對後都會修改。在世界的潮流中,台灣的民主法治,也是往前行駛的列車。但在政府體系中仍可見到威權統治遺毒的存在,難以改革,尤其在司法體系、檢察官體系與法稅制度的改革太過保守,甚至積習難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