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6

107學年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於1月26、27日舉行,學測首日考社會、數學及國文科選擇題。今年學測首度取消准考證,改以有效證件應考。
今年學測國文首度採取選擇題與作文分開考的模式,因此選擇題題數也較往年增加,文字量超過一萬字,考驗學生的長篇閱讀能力。國文科文言文、白話文比例各占一半,分布平均,題型多元活潑,以桌遊歷史人物入題,考驗學生國學知識。閱讀考題中也出現了如「黑天鵝效應」、「手術風險等級表」等跨領域的知識。其中以陶淵民事蹟為主的700字閱讀題材,學生必須將全文閱讀完畢,方能正確推論出答案。綜合而言,考生必須有足夠的閱讀能力、邏輯觀念、語言活用能力以及跨領域整合的能力。
今年學測社會科首度出現歷史、地理與公民三科於一題組的情形,是全新的命題方式。試題難易適中,題目運用照片、地圖及圖表,考生必須要有文字圖表的閱讀、統計及統整能力。例如「沙塵暴」一題,須由題幹看出重點為風向,才能正確解答。
數學科取材生活化,以休假日選擇考機率問題、學測五標均入題,考驗學生的觀念分析而非計算能力,大體而言試題平易近人,推估為4年來最簡單學測考題。但命題範圍過於集中第三冊,較不利於社會組考生。
今年逢龍年出生考生應試,共有13.6萬人報名,比去年增加7705人。上午第一節考社會科,有13.4萬,缺考率1.45%。【記者 喬若俞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