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希斯洛機場(LHR)的第三跑道擴建案,在英國政府近半世紀的爭議中終於透過內閣做出決定,現任的保守黨政府,支持該項工程擴建案。這項極具爭議的擴建計畫,將會舉辦公聽會,爭取國會在2017年表決通過。
希斯洛機場的第三跑道擴建案,預計總工程費為176億英鎊、施工時間為10年。就經濟效益方面:英國運輸部表示,完工後14年商機上看610億英鎊(折合新台幣2.34兆),創造7萬7千個以上的就業機會;每年可以增加26萬班次航班升降,亦可以增加更多直飛航線,包括往東亞和南美地區。運輸大臣克里斯(Chris Grayling)表示支持這項決議認為,興建第三跑道後更能鞏固英國在全球航空市場的地位。
負責營運的希斯洛機場控股公司也認為,因應航空科技與跨國旅客的增加,及未來國際上越來越多的直航要求,目前希斯洛的雙跑道在使用上已臨界飽和.,直航航點也一直維持在166個目的航班,遠遠落後近年發展迅速的法蘭克福、戴高樂與史基浦機場,在此的狀況下,希斯洛機場將逐漸失去「樞紐機場」(airline hub)的地位,特別是脫歐之後,倫敦與英國恐將在國際交通中逐漸邊緣化。
但跑道擴建工程的最大爭議在於,它將使得機場北方─哈蒙茲沃斯(Harmondsworth)、斯普森(Sipson)與隆福德(Longford)的3座小鎮,預計3分之2的民房、約千戶居民受拆遷影響,地方賠償與補貼預算也達260億英磅,而該區也將飽受空汙及噪音問題,有不少居民不滿示威抗議。
在內閣對這項工程表態後,機場周邊與倫敦西區的多個地方議會,包括現任首相梅伊(Theresa May)的選區梅登黑德,都已表態反對,並積極串連預備抗爭。甚至連保守黨內都有不少大老,包括現任外相強森(Boris Johnson),與年初代表保守黨參加倫敦市長選舉的高史密斯(Zac Goldsmith),都公開抵制政府的擴建立場。
倫敦西郊的希斯洛機場,直到二戰結束後1946年才轉交民航使用;如今的希斯洛不僅是英國最重要的國際門戶,每年48萬架次的航班起降、8,000萬名往來旅客,更讓希斯洛的航運量成為歐洲第一、全球第六的繁忙機場。【記者 胡雯婷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