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時,韓國廢棄物處理業者違法將6500噸垃圾輸出至菲律賓;2月底又被發現,忠清南道唐津港內的囤積場內,堆積了2~3層樓高的「垃圾山」貨櫃,準備出口到越南。
當地的廢棄物處理公司從去年2月起,將廢棄物以「出口越南用」搬進唐津港,重量約有3500噸。這批出口用廢棄物,其實是所有垃圾混雜,從衛生棉、馬桶座墊、鞋子、寶特瓶等生活垃圾,到砂土、木材、混凝土、塑膠材質等產業垃圾都有。
唐津市在去年8月左右接到囤積場營運公司「懷疑出口是否可能」的抱怨而前往現場確認。調查現場的唐津市廢棄物管理人員說:「從公寓、建築工地等產生的廢棄物收集之後,實際上是『丟棄』在港灣囤積場。」營運公司也被控訴產生惡臭、害蟲。
唐津市討論後作出的結論是「不可能出口的物品」。因為根據「廢棄物國家移動法」,這批廢棄物有高分子化合物和汙泥類(下水道或在淨水過程中出現的沉澱物)等25種不能出口的品項。 唐津市並向環境部諮詢,環境部也以「非法出口廢棄物」作出了最後判斷;並指出業者並沒有向環境部申報出口,而最終也認定不能出口。
環境部指出,這樣的非法出口垃圾在全國有9個地方,2月至今有3萬4000噸。比起囤積的廢棄物83萬9000噸,非法廢棄物33萬噸規模較小,但容易延燒為國際問題。
只是,要處裡非法出口廢棄物不容易,雖然各縣市根據廢棄物的處分權能對企業下行政命令,但企業卻常不遵從處分。去年7月,在仁川市延壽區松島洞第9工區囤積場堆積非法出口廢棄物的企業,以「出口用」將5000噸的廢棄物透過物流公司搬入場區,並且反駁仁川經濟自由區域廳提出的行政裁判。
目前,韓國全國有226個地方116萬9700噸非法丟棄廢棄物被囤積著,不過因為處理過程中有化為出口的可能性,因此政府公權力無法介入。而之所以產生垃圾出口,是因為國內處理垃圾費用1噸約15萬韓元(約台幣4500元),但暗地裡出口的話,包含運費只要花費一半。
韓國政府宣布,在今年9月之前,只要得到對方國家的同意,將把廢棄塑料出口申報制變成許可制,改善出口制度。但,資源回收社會經濟研究所所長主張:「應該導入現場檢查員確認是否為適合出口廢棄物的全數檢查體系。」
自從中國不再進口垃圾後,垃圾成了全世界的問題,如何去化考驗各國政府。但如果不確實檢查放任出口,韓國或許會背上「垃圾出口國」的汙名。【記者 許婷婷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