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中報告,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目標,國內生產總額(GDP)增長6.5%,創下26年來最低水平;同時宣布,降低企業稅負至5,500億人民幣、新增就業人數至1100萬人。
中國國務院研究院主任黃守宏表示,經濟增長最終底線為保就業,而今年GDP設定目標在6.5%,雖然低於去年6.5~7%,但已是可達到就業增長目標1100萬人;因此,他坦言,只要就業沒有出現問題,經濟略為增速或略低於設定目標,政府均可接受。
中國營商稅費過高,不僅名目五花八門,其收費標準也不一,不同地方政府發展狀況不同,費用也迥然相異,近年屢遭中國企業抨擊;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此也釋出利多,今年將進一步減少企業稅負約3,500億人民幣、相關收費約2,000億人民幣,共計5,500億元人民幣,不僅較去年目標5,000億人民幣高,還稱,一定會讓企業很有感。此外,李克強解釋,因為減稅又降費,今年中國赤字率依舊維持在3%不變。
分析師表示,中國將經濟年均增長目標設定在6.5%底線,較2016年實質GDP增長6.7%低了0.2%,但仍符合「十三五」的規劃。顯示中國政府已考量美國總統川普執政後所隱含的不確定風險,及未來英國退出歐盟、法國和德國相繼進入選舉周期等政治風險;也間接代表該政府不再局限經濟增長迷思,宣示要調結構、去槓桿的改革重心。
據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透露,今年GDP增長目標考慮到全國經濟增長質量、效益,及2020年經濟總量與居民收入欲「翻一番」的目標銜接;李克強有指示一定要讓「目標要跳起來、夠得到」。而中國在經歷2016年房市與匯市動盪後,李克強也將今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也就是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儲蓄存款)增速目標,由去年13%下調至12%,較去年M2實質增長11.3%微高。外電解讀,預估今年M2增速在11%就足夠支撐經濟增長,不過考慮去槓桿的風險,因此調整至12%;主要應是在爭取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還能控制債務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今年新增就業預估目標1,100萬人,比去新增就業1,000萬人,多出100萬人,主因中國今年大學畢業生初估超過79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就業問題儼然受到極大考驗。【記者 鄭惠慧整理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