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門案侯檢察官仗恃「公權力」,從不反省自己起訴的案子定罪率很低;再加上膽大妄為居然敢竄改筆錄,做最不好的示範,讓司法人權蕩然無存,這款的惡檢早就該轟下台了,卻還能繼續升任法醫研究所所長,繼續危害百姓呢?盼國家能真正給予人民的是公平正義的社會,透明公開化的行政處事。台灣的法稅人權跟國際人權距離有多遠?司法與稅制的改革腳步為什麼牛步化?政府要加油!
91年監察院主動調查侯寬仁涉犯八大違法,充滿爭議的檢察官現在竟然是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所長,堪稱台灣司法界奇蹟!再加上少數違法官員為貪圖績效及獎金,利用公權力和稅法誣陷、迫害人民29年,政府卻置之不理,對官員的暴行保持沉默是共犯。太極門稅案,財稅單位二十幾年來荒腔走板,毫無財稅人權可言,就是為了假藉法律名義分獎金的貪污。
當法官的審判已達到顯然離譜烏龍、荒腔走板程度時,除了審級救濟之外,待案件定讞之後,司法院難道不能加強職務監督之責嗎?難道非得嚴重到出現侵害人權的冤案,或「司法膿瘡」都已崩裂(或幾近崩裂)了,才能究責嗎?遑論實務上似乎也未曾有究責案例。
人民權益受到國家機關瑕疵行政行為之侵害時,只好行使行政救濟,對於受侵害人民的保護措施,然而在台灣,人民卻是穩輸不贏,無效的行政救濟制度,無疑是再一次凌虐受侵害的人民!政府動不動即以凍結資產、拍賣、管收、限制出境等有違憲之虞的方式對待人民,訴願要先繳1/3稅金,財政部像是架把刀子在納稅人脖子強迫繳稅,想想真讓人感到可悲。此次國際人權兩公約審查,還有近十例受公權力侵害、迫害的NGO團體向審查委員喊冤,希望審查委員能夠了解台灣的人權並未真正的落實,並期許政府能在審查委員的協助下,停止以公權力侵害人民的人權。
行政法院長期被稱為敗訴法院,行政訴訟法第一條已明確揭示,行政法院的職責就是保護人民免受公權力侵害。然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三位法官林秋華、莊金昌及劉錫賢,其中各有一個年度原判決人民100%敗訴。人民的勝訴率如此之低,這些法官的判決是否造成人民對司法判決公信力低落?這是行政法院官員們該深思之。
普羅眾生,最最需要的是一部「人權保障書」,而不是被逐漸擴張的行政權來吞噬其基本權利;政府也三申五令,要各部會就違反「國際人權兩公約」的部份進行檢討改進,但是至今卻沒看到下文。百姓希望就從「法官法」、或者是「司法官法」開始,讓百姓感受台灣是「司法為民」的人權國家,此時,台灣必是司法人權的國家,人權指數的提升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