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揆拍板!千億系統性治水計畫 力拼4年加速完成

近日嘉南地區豪雨成災,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31日)在行政院會中表示,氣候變遷帶來極端降雨,政府急須補強治水政策,經濟部水利署的跨部會「因應氣候變遷縣市管河川及排水整體改善計畫」,原規劃6年總經費新台幣1,000億元,現須加速力拼2029年完成,並請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全力達成「最小淹水面積、最快退水時間、最高安全標準」的新治水目標。

經濟部水利署於行政院會報告「因應氣候變遷縣市管河川及排水整體改善計畫」,行政院長卓榮泰聽取後表示,過去投入「8年新台幣800億元治水」及「前瞻基礎建設治水計畫」,加上2025年系統性治水計畫的實施,治理率已有顯著成效。卓榮泰並感謝包含中央、地方、承包廠商,所有水利工程人員,在這一段過程的長期努力。

卓榮泰指出,因應氣候變遷帶來極端降雨,治水防洪工程有必要長期持續投入,以提高防災韌性。本計畫由中央各部會統籌合作、整體規劃,採用精準、智慧的系統性治水方法,協助地方政府改善縣市管河川及排水系統的整體改善。

卓榮泰強調,近期屢次勘災,對於災民所遭遇的財產損失和生活不便都感同身受,政府治水防洪工程應加速推進,請經濟部儘速修正計畫、報院核定,2026年預算的編列不變,後續要加速執行,執行期程由6年改為4年,必須在2029年完成,總經費維持為新台幣1,000億元。並請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全力達成「最小淹水面積、最快退水時間、最高安全標準」的新治水目標。

該計畫由經濟部水利署、內政部國土署、農業部、交通部、環境部等跨部會投入。計畫亮點包含既有設施更新整建、增購汰換移動式抽水機、輔導地方導入減碳固碳、重點水系一次核定分年實施。此外,確保颱洪期間降雨量在保護標準下,河川排水不淹水,超過保護標準時,須減少生命傷亡,降低經濟損失,及加速社會復原。同時,也將協助地方政府面對氣候變遷挑戰,降低淹水風險,及營造宜居的水域環境空間。

目前經濟部共研擬5項系統性治水措施,包括:1、加速整體規劃治理。2、提升土地承洪能力,如推動逕流分擔、出流管制、在地滯洪。3、減少水淹入家門,增設第2防線,加強村落防護。4、加速退水,透過加大抽排量能快速退水。5、防災應變,成立自主防災社區,並採取科技智慧加強防災。【記者  蔡青芸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