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詡為民主法治人權國家,但至今尚存宗教迫害事件,廣為國際關注。西華盛頓大學副教授霍麗•福爾克博士長期致力於研究比較宗教及新興宗教活動,「我看到太極門案和其他同樣面臨整肅的宗教團體,非常非常相似!」像在法國,從1990年代中期以來,聖城Menderon一直有土地使用規畫的問題纏身。「因此,對於涉及台灣稅法的宗教團體,例如太極門,我深表同情。因為在這些類型的案件中,真正被評斷的其實是宗教的層面。換句話說,逃漏稅問題、稅務問題,只是一個把宗教層面帶出來的手段,為的是破壞該團體在社會上的形象,把它說成是一個假的團體,然後把該團體定罪!」
廣播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成立23年,據法務部統計到110年, 20多年來行政執行繳庫的金額持續增加,向欠稅欠費民眾追回的總金額突破6080億6045萬元的款項以上,挹注國庫收入,實現公平正義,為展現亮麗績效,與各界分享榮耀時刻,再攀高峰。
一份高檢署調查報告指出侯寬仁違法濫權起訴太極門案,早在九十六年六月就已期滿。換句話說,因案件纏訟超過十年,也無法追究檢察官責任。真是官官相護到極點,可列為典範供後輩參考,這也是「惡法亦法」極致之典範,更是「民怨」具代表性的第一名,又是檢察官串聯媒體辦案,每天報導假消息污衊太極門,「愚民」全國民眾,原來,侯寬仁是利用媒體報導假消息的始祖!政府官員對於這位濫權起訴到極點的檢察官,還如此包庇,只怕政府要付出代價。
台灣稅災不斷?「稅災戶」DNA晶片技術學人葉揚春,慘被國稅局追稅400萬的經驗,尋求行政救濟過程財產被扣光、薪資遭查扣1/3,且限制出境;縱使經濟部出手相救,依然不被國稅局採納,原本於美國加州矽谷工作,89年響應經濟部號召,將尖端技術「學成歸國」帶回台灣及「技術入股」方式加入其中一家公司,後卻因一張「400萬的烏龍稅單」被限制出境、妻離子散,但稅災早已讓他無家可歸。技術性入股卻被稅官曲解為薪資所得,導致對創業卻步。
基隆市民陳青旭因未繳18000元罰款,祖孫三代唯一擋風避雨之處,就讓行政執行署把市價250萬元的房子以135萬元就法拍了!當事人實際上是符合基隆市低收入戶補助: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4230元*6(總收入低於最低生活費)、不動產低於限額353萬、動產限額每人每年少於12萬,依據補助規範每個月應該補助健保費、學雜費等合計約2.4萬。這樣需要國家救助的弱勢者,卻被民主人權的台灣執法者用公權力逼得走投無路。
立法院熱烈討論的稅捐稽徵法第28條退稅請求權,讓人民充滿著希望,希望能做到真正保障納稅人權利。然而面對持續延燒嚴峻的(COVID-19)新冠病毒,停班在家上班、停課在家學習…停班對於社會運作損害很大,停課掀起「北孫南送」熱潮;在疫情嚴重時,遇到報稅季節,政府釋出善意,讓百姓可以延至六月報稅,當然因為疫情影響整個經濟層面,祭出了減稅免稅措施,對人民何嘗不是福音?
1966年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載明各個締約國應保證勞工,及其家庭有符合本公約規定的基本生活。故20多年來歐、美、日等先進國家之立法的重點,皆為納稅者權利保護,以求強化納稅人權利地位,確保納稅人享有基本人性尊嚴的生活條件,並將正當法律程序用到稽徵程序,以程序的合法確保課徵之正當性。
聯合國「國際民主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emocracy)這是一個以促進和維護民主原則為宗旨的節日,其內涵「...雖然民主政體具有共同特徵,但沒有單一的民主模式,民主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民主是一種普遍的價值,建立在人們自由決定自己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體系,以及人們全面參與生活的各個方面。」由專家學者共同審視政府施政,台灣政府的民主表現如何?太極門是一個國際性公益文化團體,卻遭到台灣政府迫害信仰自由,太極門師徒將自身歷經的磨難化成大愛,持續在全球推動愛與和平理念。
更可怕的是,國稅局曾經自以為是的設計函查表,抽樣的寄給太極門弟子填,結果回收的函查表,都是對國稅局不利的證據,於是國稅局把這些證據都隱匿起來,用口頭向法官報告相反的結果,讓行政法院法官被國稅局騙,以致判決結果當然是國稅局勝訴,接著就是執行強制拍賣了,這讓太極門弟子的惡夢即將成真了,也不知道要怎麼辦?只能祈求立法委員,還是政府高層官員伸張正義了。想不透的是,到底國稅局為何要做出這麼傷天害理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