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檢偵辦京華城一案,宛如八點檔的長壽劇,每個禮拜都有一些特定的媒體,會鉅細靡遺的刊登巨幅報導,或於媒體上公開討論,將偵辦過程細節如第一現場報導般地呈現出來,讓民眾宛如跟著北檢辦案一般。更有記者直接在媒體上公開,她經營檢調關係已有7年之久,直接打臉法定明文的偵查不公開規定,逼得北檢不得不傳喚當事人,以平息民眾對偵查不公開的質疑,企圖為偵查大公開洗白。
廣播
前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所長暨台大法醫所教授李俊億說,就因政府司法科學鑑定改革不足,才會發生像五億高中生、板橋幼兒園餵藥案等,人民對於鑑定結果強烈質疑,重創台灣司法威信,更讓人民質疑政府推動司法改革的決心,而法務部解決之道竟是將法醫研究所改制為國家司法科學研究院,換湯不換藥!
我們想讓你知道…現行《財劃法》導致城鄉差距擴大,修法應著重於保障較貧困地區的發展需求,讓各區都能公平享有國家發展紅利,促進地方間資源分配的和諧,進而縮小城鄉差距。
在立法院的質詢中,立委王世堅對財政部長莊翠雲的保守態度提出嚴厲批評。他質疑財政部在「富人稅」及其他稅制改革上的進展,認為財政部墨守成規、抱殘守缺。他甚至指出:「如果這些國產稅制都不敢動,財政部長這個位置或許不適合你,101大樓董事長可能做得更好。」這番話揭露了對財政部改革進展的深切不滿。
有為,無為,大多數人想到道德經的哲學,不過今天來探討檢察官的思維。以案件為例,有與無,天差地別,構不構成起訴要件,常常黑箱作業,要不要起訴,檢察官有絕對的話語權。
日本沉冤超過五十年的袴田巖案,於九月廿六日經靜岡地院判決無罪後,在袴田姊姊秀子拜訪法務省,請求法務大臣不要上訴後,檢察官於十月九日放棄上訴,並正式向袴田道歉,無辜者終於不用再繼續受苦。對此,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兼系所主任吳景欽撰文『對無罪判決 請勿無限上訴』除了給予肯定外,並對台灣濫訴之情形提出反省。
為建構更具專業、效能及符合國際趨勢的稅務行政訴訟制度,並回應各界對於徹 底解決稅務紛爭的審理需求,司法院研擬制定「稅務行政事件審理法」草案,召開第212次院會,通過「稅務行政事件審理法」草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稅務行政事件審理法」草案計33條,其中一條為破除「萬年稅單」,以課稅處分作為撤銷訴訟的程序標的。希望政府真能做到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解決「萬年稅單」的問題,因台灣目前「萬年稅單」是人民的噩夢、是枷鎖。
司法院為建構專業、效能之稅務行政訴訟制度,雖於113年8月12日舉辦「稅務行政事件審理法草案公聽會」,美名為「公」聽會卻不公開、不公告、不直播、不透明,而且參與的政府單位代表93.2%(68位),民間代表5位(佔6.8%),這樣的公聽會和參與人員的比例根本就是政策宣導,無法回應人民對於徹底解決稅務紛爭的期待,也無能解決萬年稅單侵害賦稅人權的問題。
日前立委高金素梅的質詢很有內容,問政犀利而且對法律條文相當熟悉,若每一位立委都像這位立委這麼專業,官員們敢不依法編列及把關嗎?立法院三讀通過,總統公告實施原住民禁伐補償,政院態度是能「得過且過」?高金素梅痛批原民會主委曾智勇,連「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法源」依據,都不熟不但負債還想違法使用。
台灣究竟是貧還是富?我們時常被各種數據弄得眼花撩亂。根據最新的國富統計,台灣的平均財富達到1,638萬,乍看之下,這似乎是一個繁榮的象徵。然而,實情卻遠不如此。
七成家庭無法達到這一財富標準,所謂的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大多數人的財富更多是房地產和有價證券這類難以變現的資產,表面上看似擁有資產,但實際上,他們是「紙上富豪」。在房價不斷飆升的背景下,這些人面臨的不是富有的安全感,而是生活的壓力。一旦房產賣出,家園也將不復存在。
行政院長卓榮泰近日宣佈,政府計劃明年大幅增加打擊詐騙的預算,將整體經費提升至73億元,是113年13億元的5.6倍。然而,若無法解決詐騙的根本原因,單靠增加經費恐怕難以見效。筆者認為低薪問題與詐騙活動的繁盛息息相關,成為台灣當前社會的一大隱憂。
台灣的詐騙問題已經觸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影響範圍廣泛。根據警政署的數據,112年台灣的詐騙損失總額達到新台幣2000億元,占GDP近1%。詐騙活動對台灣的社會秩序造成嚴重衝擊,而其背後的低薪困境更是讓人深思。許多年輕人和低技能勞動者因為缺乏穩定的高薪工作機會,轉而投入詐騙行業,將其視為迅速致富的捷徑。
有則笑話這樣說,在一次的說謊比賽中,有個但書是政治人物不能參加。不管好不好笑,意思已達到,當「政治人物不能參加」映入眼簾之時,多數人皆會心一笑。相對地,如果有道題目是,最不守法的人,您的答案會是甚麼呢?今天就來談談,最近很夯的議題,偵查不公開。
偵查不公開主要是為維護偵查程序之順利進行及真實發現,與保障被告、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其他訴訟關係人之名譽、隱私、安全,並確保被告受公平審判之權利,以落實無罪推定原則。除了被告權益外,當然也是擔心其影響到法官的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