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在即,新聞媒體沸沸揚揚好不熱鬧,但民主的進步從候選人及選民的品質也能看出這個國家的民主進步性。在當今世界,民主體制和轉型正義已成為引領社會進步的兩大核心價值。選舉作為實現民主和推動轉型正義的重要機制,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台灣在政治體制上已經實現了相當程度的民主,但要談論何時真正成為民主國家,這是一個相對主觀的問題,因為民主的標準和評價因人而異。以下是一個簡要的時間軸,說明台灣走向民主的重要歷程:

2024總統大選將至,日前已完成登記,計有綠、藍、白3組候選人,近日各家表述佔了許多新聞版面,好不熱鬧。執政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在出席全國保全產業後援會致詞指出,為打擊黑金槍毒詐,需要民進黨在國會過半,才能立法修法,建立更嚴格的網路。蔡英文總統也喊國會要過半,而國民黨也說國會要過半,但我國政治人物的民主胸襟,足夠面對國會過半而能捐棄政黨利益、以保障人權為先嗎?值得國人省思與明辨。

國會過半的利弊

聯合國於1948年12月10日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其後自1950年起,每年的12月10日定為國際人權日。「人權」可以實現為聯合國憲章揭櫫的四大自由:信仰、言論、免於匱乏、免於恐懼,源自於美國羅斯福總統於1941年初的國情咨文。「自由」是美國建國的總目標,源自英格蘭王亨利八世與羅馬教廷翻臉另立新教(英國國教),此後兩百多年新教舊教(羅馬天主教)血腥鬥爭,大量人民被酷刑或苛稅,只能含淚出走至北美洲。但北美洲移民仍不能免於苛稅,這才爆發獨立戰爭,因此「自由」明定於美國憲法序言。建國兩百多年來,美國政府一直維持「政教分離」原則,避免干涉宗教自由。

奴隸制的起源悠遠,古代的戰俘、被佔領地區的原住民、罪犯都成為戰勝者的奴隸,近代的奴隸大多從非洲等較落後的地方被拐賣,從事勞力活,無報酬也無人身自由。在典型的奴隸社會中,法律確認奴隸為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奴隸主對其握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可隨意奴役、買賣和殺害。廢奴主義(Abolitionism)是一場歷史性政治運動,旨在廢除奴隸制度及其奴隸貿易。1839年,英國正式立法禁止黑奴制度。

1620年一艘從普利茅斯開往麻薩諸塞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客船五月花號滿載著清教徒(Pilgrims)的英國移民抵達麻薩諸塞州時,遭受嚴苛的環境、飢荒和疾病等折磨,當地的瓦姆帕諾亞格人(Wampanoag)幫助清教徒們,並教導如何種植玉米、豆類等農作物,使他們得以渡過嚴冬,因此清教徒們邀請原住民一同感謝神的賜予,這便是美國感恩節的由來,感恩節並非僅是家庭團聚的節日,更是提醒我們珍惜生活中種種的恩惠。

「哲學」一詞讓人感到抽象,但哲學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古人崇尚「天理對良心」,認為做人處事要以「良心對天理」,與現代人倡議自然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思想與實踐同樣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是一樣的,都是人們在生活中可以養成、可以務實實踐的良好品德。「良心」是天賦於人類最原始的良善本心,但人們不一定每一個思維、每一個作為都能是顯現良心的結果,但人們可以在每一念的迴旋當中去檢視自己,向好的方向導正,透過交流、分享也可幫助他人與社會良心的覺醒,其過程或也如哲學的思辨,有利於建立更加和諧的社會和世界。

寬容富有寬大容忍的意思,指允許或接受所不喜歡或不同意的行為、想法或其他人事物的胸襟。人之不同各如其貌,更何況思想上的差異;國之不同各有國情,更何況語言、種族、文化等的差別,甚至是守護國家主權與利益,往往成為衝突的起因、戰爭的來由,影響的層面擴及全世界。政治學家Andrew R. Murphy說:「我們可以透過將『寬容』定義為一組社會或政治實踐,將『寬容』定義為一組態度來提高我們的理解」。

科學的發展為人類探知了許多未知的領域,同時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與前進,但也應該要承擔對於人類與地球永續發展上的責任,讓人類得以安全、安定的享有科學發展的成果。

2023 年「爭取和平與發展世界科學日」的主題是:建立對科學的信任。只有對科學有信任,科學才能在塑造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發揮作用。此外,增強對科學的信任可以加強基於科學的政策決策以及社會對其應用的支持。

近年來天坑事件頻傳,也經常出現建案施工不慎、導致鄰近民宅傾斜的意外,許多民眾開始擔心居住安全的問題。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警告,全台灣半數以上人口集中在桃園以北,雙北部分地區又是土壤液化潛勢區,一旦強震爆發,後果不堪設想。10年前他在內政部任內,曾製作了一份台灣「風險地圖」,希望地方政府更改都市計畫,避開高風險潛勢區,把住在危險地區的居民慢慢遷出來,如今看來他的這份擔憂,並沒有被中央或地方政府重視,「風險地圖」也未被採納。

2020年5月20日蔡總統就職第二任,法務部長蔡清祥宣布法務部的下一個4年,將以「科技化的法務部」自許,向「AI(人工智慧)部署,超前規劃」推進。2023年3月法務部提出「國家司法科學研究院組織法草案」,六月底與工業技術研究院簽訂合作意向書,以AI補助提升檢察效能,加強化司法與科技合作。

公正客觀專業起見 國家司法科學研究院應獨立於官僚體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