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對與兩性平等的各項議題,普遍受到關注。今年2月8日到9日,紐約聯合國總部將慶祝第九屆國際女性科學日(International Day of Women and Girls in Science),希望世界各國能夠提供更多的資源,提供女性參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與數學(Mathmatics)的STEM學科領域。全球人口中,婦女和女童占49.7%之多,但在聯合國的統計報告顯示,女性拿到科學研究的補助經費,遠低於男性,而國家級科學研究單位,女性的占比只有12%。

2023年剛結束,去年的各國年度字紛紛出爐,反映出各國人民的心聲。台灣去年選出的年度字第一名是「缺」,第二名則為「蛋」,第三名為「詐」,相信大家一定很有感。

2023年被選為年度代表字的是「缺」,這象徵著國人對「五缺」(包括缺地、缺水、缺電、缺才、缺工)長期以來的擔憂。儘管缺水和缺電一直都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但這變得更加嚴重,不只「五缺」更升級成為「七缺」(包括缺蛋、缺藥),並在新冠疫情爆發時,衍生出缺口罩、缺篩劑、缺疫苗等「十缺」的情況。因此,台灣民眾選擇「缺」作為代表字,以反映對於這一系列缺乏問題的關切。

今年1月27日這天夜晚在倫敦眼、皮卡迪利廣場等英國知名地標亮起紫色燈光,閃耀的紫色光芒代表紀念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並緬懷二次大戰期間遭屠殺600萬猶太人,人們沒有遺忘這場人類歷史的重大悲劇,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表示,國際社會必須根除反猶太主義和所有形式的仇恨,而且要立即行動。

近幾年發生的幾起事件,例如「教官揪販毒反遭記過案」、「土城國三男遭彈簧刀割喉慘死案」等,讓教職員工作環境及學生學習環境的「校園安全」議題引起廣大的社會關注。校園的安全與否,舉凡校內發生暴力事件、學生偏差行為、教職員濫用職權,或是發生管教上衝突的情形,或意外事故、甚至天然災害事件,導致學校建築物、設備以及人員的損傷等,校園安全的維護,牽涉到學校如何因應及處置該些事件。

校園事件的反思

低薪問題一直是台灣這幾年來大家關心的議題,而事實上,這些問題並非台灣才有的,解決的方法宜藉鑑其他國家曾經成功與失敗的例子,加以學習或引以為戒。

阿根廷經濟崩盤 是因為西班牙殖民統治留下的稅制遺毒

阿根廷新總統哈維爾·米雷伊(Javier Milei)於2023年底上任,立即進行休克式改革。他讓阿根廷貨幣披索一次貶值到底,企圖結束爆表的通貨膨脹;他又宣佈不再繼聘五千名政府新聘員工,藉此裁撤冗員減少政府支出;2024年初,米雷伊一舉讓22名陸軍將領「自動退役」,讓全球擔心會逼出軍事政變之情事。

去年(2023)年末一起校園喋血暴力事件震驚全國。據報導,新北市有一15歲楊姓國中男學生12月25日中午遭同校郭姓學生持彈簧刀刺傷頸部、胸部共10刀,傷及要害,導致楊生送醫急救2天後仍告傷重不治。此案件引發社會關注,到底我國的青少年是怎麼了? 怎麼會被人教唆,僅口角爭吵就引發喋血殺人事件?讓在學學生家長甚為擔憂。

近10年台灣消防員殉職人數高達43位,日前2023年12月21日「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不滿官員對公安、職安、工會權利承諾全跳票,在民進黨(執政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競選總部前聚集,多位消防員抗議執政黨忽視消防員安全,只顧鞏固政權。

針對去(2023)年9月發生屏東明揚惡火,造成4名消防員殉職,促進會批行政院提出的方案不僅不顧基層意見,《工廠管理輔導法》及《消防法》修法草案更是跳票。痛批政府的作為是「今天公祭、明天忘記」。

總統大選在即,新聞媒體沸沸揚揚好不熱鬧,但民主的進步從候選人及選民的品質也能看出這個國家的民主進步性。在當今世界,民主體制和轉型正義已成為引領社會進步的兩大核心價值。選舉作為實現民主和推動轉型正義的重要機制,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台灣在政治體制上已經實現了相當程度的民主,但要談論何時真正成為民主國家,這是一個相對主觀的問題,因為民主的標準和評價因人而異。以下是一個簡要的時間軸,說明台灣走向民主的重要歷程:

2024總統大選將至,日前已完成登記,計有綠、藍、白3組候選人,近日各家表述佔了許多新聞版面,好不熱鬧。執政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在出席全國保全產業後援會致詞指出,為打擊黑金槍毒詐,需要民進黨在國會過半,才能立法修法,建立更嚴格的網路。蔡英文總統也喊國會要過半,而國民黨也說國會要過半,但我國政治人物的民主胸襟,足夠面對國會過半而能捐棄政黨利益、以保障人權為先嗎?值得國人省思與明辨。

國會過半的利弊

聯合國於1948年12月10日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其後自1950年起,每年的12月10日定為國際人權日。「人權」可以實現為聯合國憲章揭櫫的四大自由:信仰、言論、免於匱乏、免於恐懼,源自於美國羅斯福總統於1941年初的國情咨文。「自由」是美國建國的總目標,源自英格蘭王亨利八世與羅馬教廷翻臉另立新教(英國國教),此後兩百多年新教舊教(羅馬天主教)血腥鬥爭,大量人民被酷刑或苛稅,只能含淚出走至北美洲。但北美洲移民仍不能免於苛稅,這才爆發獨立戰爭,因此「自由」明定於美國憲法序言。建國兩百多年來,美國政府一直維持「政教分離」原則,避免干涉宗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