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組織在1992年12月22日會議上通過47/196決議,自1993年起把每年10月17日定為國際滅貧日,為了迎戰貧富差距、氣候變遷、性別平權等議題,2015年聯合國啓動「2023年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有17項目標、169項細項目標,希望能在2030年前完成的,從終結貧窮到多元夥伴關係等等,是個理想的未來城市願景。

2023年8月4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教育變革峰會上發布有關「教育變革」的政策,簡報中突出了教育面臨的「嚴重而深刻的相關性危機」,他強調自動化、人工智能和「零工經濟」的出現使工作模式產生迅速變化,進而對教育的「內容、方式和時間」提出了重大的問題:當今的教育系統仍然植根於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側重於向學生傳授社會認為他們需要掌握的知識,而不是幫助他們學習如何在不確定的未來茁壯成長。為此,古特雷斯提出「漸進的教育變革」中:確保通過教育實現平等與包容﹔重新定位教師角色,使其成為學習過程中的創造性引導者和促進者。

「國際非暴力日」是200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以聖雄甘地的生日訂立的,目的是希望各國反對任何的暴力行為。聖雄甘地以非暴力方式爭取到印度的獨立,終其一生為和平所做的奉獻,為全球建立推動人權與自由的典範,他的精神也啟發了人們處理社會問題的方式。國際非暴力日,是全球性的活動,它的重要性在於無論是身體的、言語、心靈或戰爭的暴力,對社會及世界造成深遠的傷害。

非暴力的積極目標是和平

真正面對戰爭,人們才知道到和平的可貴!2022年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開打,網路傳播與新聞報導,全世界都近距離感受到了戰爭的可怕與殘酷。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官員陳述表示,自俄烏開戰18個月以來,兩國軍隊死傷約50萬人。而烏克蘭境內約4,400萬人口中,更有一半人民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烏克蘭戰地更是滿目瘡痍,盡是殘垣斷壁、破碎不堪的家園,以及無數的死傷屍體,據估計,烏克蘭境內要完全復原及還債完畢,至少要花50年的時間。

進口蛋爭議不斷延燒,從民生問題變成政治問題。農業部核准資本額僅有50萬元的超思公司,從巴西進口8千800萬顆雞蛋,過程疑雲重重,這些從禽流感疫區進口的蛋,食用效期竟然長達四個月,並發生有效日期被「誤標」,許多的庫存蛋滯銷。巴西蛋從補貼到進口充滿不透明的掩蓋性做法,罔顧全民的健康,還有一億元的價差到哪裡去了? 都是官員說不明白的事。

文明社會的法治國家中,涉及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必有相對應法規規定,作為評斷是非對錯的依據,釐清彼此權責、責任義務,以保護人民合法權益,而在金融理財投資領域亦有相關法規規定,並有金融監督管理單位職掌金融監督管理之責。在台灣負責金融監督管理之責為「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維護金融市場安全與秩序,彰顯法紀,保護投資人、金融消費者的權益及人民財產安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66年10月26日制定每年的9月8日為國際掃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ILD),目的是呼籲各國重視文盲現象並提升識字率,旨在達到增進人際溝通,促進文化發展,國際掃盲日提醒著我們,教育是解決許多全球問題的關鍵,更是實現個人潛力的基石。

全球各地熱浪襲擊、野火肆虐的新聞頻傳,極端氣候所造成的災難創下「千年一遇」的驚人紀錄。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Petteri Taalas教授呼籲: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氣候行動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須的。」

今年的全球極端氣候事件

AI及其衍生的Chat-GPT,成為當今非常熱門的話題。它使許多人開始思考未來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而當AI成為企業的必要配備時,切勿一廂情願的只看到社會需求AI工程師。企業會想得更遠,而這些思量的結果,一定會反映在教育的規劃上。

過去的四十年來,台灣社會一直很重視智力教育,雖然我國在教育改革上置入了多元入學的選項,但是在傳統父母的認知中,孩子考高分、考上好學校,仍然是很多父母的最大心願。

財政部於2023年7月11日公布,今年6月總稅收8,534億元,創歷年單月新高;上半年稅收達2兆936億元,也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年增近五成。但是,這些亮麗的成績與民眾對景氣感受有很大落差。隨財政部五區國稅局最新一波人事異動,新任的北區、南區及高雄國稅局長日前走馬上任,財政部長莊翠雲期許3人開展創新思維與作法,與民溝通,在稅政、稅制需要與時俱進之處,能及時反映、調整,以符合社會趨勢,並強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