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在數位時代透過良心守護新聞自由與心理健康

每年的5月3日,除了慶祝世界新聞自由日,紀念為自由報導和公正言論而奮鬥的人之外,同時也提醒人們要為保護這一權利自由而奮鬥。在數位時代,人們必須意識到新聞自由不僅關乎權利和民主,更關乎每個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和諧。而當目標是要守護民主自由的重要指標-新聞自由,同時又要考慮到保護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和諧時,其中良心成為了關鍵。良心提供了道德指南,幫助人們在面對網路暴力和資訊泛濫時,維護新聞自由,並守護人們的心理健康。

資訊環境變化對個人和社會心理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新聞自由的核心在於保障媒體的獨立性和多元性,確保公眾能夠接觸到各種信息,從而做出明智的決定。然而,心理學研究表明,資訊環境的變化可能對個人和社會心理健康產生重大影響。根據《心理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Psychology Research)的一項研究,開放的資訊流動有助於減少社會偏見,促進不同觀點的交流,進而降低個人和集體焦慮。但是當新聞自由受到壓制時,資訊多樣性的缺乏反而極有可能導致認知偏差和信息失真。

在亞洲,台灣一直以其相對開放的媒體環境而聞名,但在這當今的數位時代,新的挑戰層出不窮。近幾年許多me too事件就是一個例子,它透過新聞媒體揭露了一些涉及官員利用權勢進行加害的醜聞,而不意外的這些報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並最終導致相關官員辭職。除此之外,多起藝人牽扯入的me too案,透過自媒體發聲,引起社會大眾關注,更啟動了司法調查。這些案例都在在強調了新聞自由的重要性,但也揭露了媒體在面對政治、權勢壓力時的脆弱性。

另外,在社交媒體的時代,網紅效應形成一個顯著的現象。心理學研究表明,網紅效應容易導致社交比較,從而引發焦慮和自我價值感的下降。根據《心理學展望》(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Outlook)的一項研究,社交比較在社交媒體上更為顯著,因為人們更容易被網紅的成功和絢麗的生活方式所吸引,這可能導致自尊心的下降和心理壓力的增加。

此外,酸民文化和網路暴力是新聞自由面臨的另一個挑戰。酸民文化的匿名性使網路暴力更容易大肆傳播,對新聞工作者和自媒體創作者造成巨大壓力。舉個例子,2023年以哈爆發衝突以來,某天土耳其電視台TGRT Haber一名女主播在播報新聞時,將一杯星巴克的飲料放在桌上,新聞播出後引起軒然大波,民眾紛紛打到電視台抗議,並在社群紛紛轉發給與壓力,隔天電視台立刻透過社群媒體宣布,將女主播及新聞節目製作人一併解雇。這起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酸民文化和網路暴力讓新聞工作者的言行舉止都被更嚴密的審視。

根據《數位媒體心理學》(Digital Media Psychology)的研究,酸民文化和網路暴力可能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導致焦慮、抑鬱和自尊心下降,甚至導致受害者在身心受創下產生無法工作、面對群眾,影響社交生活,甚至自殘,結束自己的生命,造成多個家庭的悲痛。同時,這些負面行為也可能對新聞自由造成長期損害,因為它們會讓新聞工作者和自媒體創作者害怕表達自己的真實的意見。

良心是守護新聞自由的準繩

良心是人類的天賦,任何人都可以在行為之前多一分反思,即可多一分良知與善念,因此良心在人的一生中扮演著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良心讓人們在面對網紅效應、酸民文化和網路暴力時能有效判斷是非、真假、好壞。它提醒人們在行使言論自由時要保持道德底線,不要對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而在這個新聞自由的時代,良心也有助於防止網路暴力的蔓延,確保資訊流動的同時不會傷害他人的心理健康。

推廣道德教育 政府是守護新聞自由的推手

為了保護新聞自由並減少這些負面影響,我們需要採取多方面的行動。首先,政府應該加強媒體素養教育,幫助公眾識別真實資訊和虛假資訊,並理解新聞自由的重要性。其次,我們需要制定更嚴格的網路行為規範,以防止酸民文化對新聞自由的侵害。此外,我們應該提供心理支援和保護,幫助那些因網路暴力而受到影響的人。最重要是加強人們意識到良心的重要性,它是人人內心深處的道德準繩,不管是新聞工作者或是新聞媒體的受眾,唯有透過自身良心的引導,必會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行為。當知不是只有在「世界新聞自由日」這一天才談新聞自由,新聞自由是社會公正和人權保障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