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人才外流 台灣高等教育多隱憂

台大副教務長康仕仲出走加拿大,再度引起學術圈震撼。然而,讓他下定決心接受挖角,除了是要完成世界頂尖的願望外,他也不諱言的表示,在台大雜事太多,根本沒時間做研究,再待台大不會進步,也許只會強一點點。

從美國名校史丹佛畢業回台的康仕仲,專長領域為工程視覺化、自動化機器人,在台大任教已超過十年,身兼台大副教務長與土木系教授。他坦言,台大的老師被賦予負擔許多社會責任,必須做太多的雜事。他每天生活滿檔,在行政、教學和研究三方壓力下,想成為世界頂尖的願望已越來越遠,資源也越來越少。在被持續挖角兩年後,終於下定決心接受加拿大亞伯達大學邀約,擔任建築、機器人跨領域研究中心主持人。

台灣的大學教授出走,近年愈趨嚴峻。去年,交大前生科院院長被香港某大學挖角;今年,清大有3名教授選擇到國外大學任教,交大還有教授將整個團隊帶往澳洲的大學發展,而99到103學年度的統計顯示,有740人非退休離職,其中多是正值研究高峰期的青壯年助理教授,在在顯示人才流失問題已迫在眉睫。

台灣高教發展存在許多隱憂,從政府的投資來說,台灣大學的年度預算只有160億元,但是北京大學投入841億元,北京清華大學更高達1050億元。從薪資來看,台灣教授月薪更是國際後段班,鄰近香港、大陸或新加坡教授月薪是台灣的四到五倍。此外,國內退休政策不穩定、行政評鑑繁雜、缺乏良好的研究環境等都是政府得積極面對的問題。[記者 林芳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