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新技術 半小時可溶解完

廢、舊電池對於環境的污染,一直是在環保上讓專家學者頭痛的問題!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學家日前研發出一種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y),這種電池置於水中半個小時後,幾乎全部被溶解,或將改變電池對環境污染的問題。

據外媒報導指出,愛荷華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蒙塔查米(Montazami的研究團隊所研發出的電池電壓為2.5伏特(Volt),長5公厘(mm)、寬6公厘、厚1公厘,可以提供一具普通家用桌上型計算機15分鐘左右的電力。這是一種被稱為「瞬態電子」(Transient Electronics)的研發技術,其研究目標是要讓該項裝置在運作一段時間後,可以完全自行分解。

研究團隊製作出來的電池包括有正極、負極、與電解質分隔膜(electrolyte separator),包覆的外層則是可溶解的聚乙烯醇聚合物(polyvinyl alcohol─based polymer)。一旦該聚乙烯醇聚合物投進水裡,則會膨脹、破裂,然後開始溶解。相關的研究,已發表於「聚合物科學期刊B版‧聚合物物理學」(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Polymer Physics)期刊上。

據悉,該款電池除了可用在保持軍事機密外,環境監控裝置與醫療保健上也都能夠運用上;不過,因為含有離金屬,因此尚無法用於人類身上。其實,科學家們希望這項技術未來能夠用於人體上,一但電池提供完電力,能夠無害的溶解於人體內,就像是手術的縫合線一樣,以避掉移除電池時病人還得承受拿出時的痛苦。【記者  鄒弘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