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正義是防止暴力的屏障

by Willy Fautré*

作者:威利.福泰

作者介紹:

威利·福泰(Willy Fautré)

曾任比利時教育部內閣代表與比利時議會代表。 1988年,他在布魯塞爾創辦了非政府組織 「人權無國界」,並任主席至今。人權無國界致力於捍衛人權,包括歷史宗教、非傳統宗教以及新興宗教團體成員的人權。人權無國界是一個非政治性的組織,獨立於所有宗教。
威利·福特先生對25個以上國家的人權和宗教自由問題進行了實況調查,在多所大學舉辦宗教自由及人權主題的講座,還在一些大學刊物上刊登過多篇關於政教關係的文章。此外,他經常在歐洲議會舉辦會議,其中不乏關於中國宗教信仰自由問題的會議。他多年來一直在數家歐洲機構、歐安組織以及聯合國推動宗教自由的倡導工作。


和平常被描繪成一種崇高、幾近烏托邦的理想。然而,歷史一再證明,沒有正義的和平是脆弱且難以持續的。

太極門案件因此成為台灣的一項試金石,若當局無法確保這個和平且守法的心靈修行團體得到公義,國內其他不若太極門般和平的群體,可能會選擇以暴力方式與國家解決紛爭。在這方面,太極門對於維護社會和平與穩定有貢獻,而台灣政府卻因未能在此案上伸張正義,冒著危害社會的風險,對一個倡導愛與和平的團體造成打擊。

太極門所傳遞的訊息是:可持續的和平需要刻意承諾於公平、問責與包容性的治理。

在國內層面,正義的意涵不僅是法律的公平適用,更包含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公平獲取機會、權利保障,以及拆除系統性的社會不平等。

當正義被犧牲時,社會和平很快會崩解,取而代之的是動亂、不穩定與衝突循環。

在太極門的案例中,顯然國內稅制的法律亟需徹底檢討,因為現行規範存在漏洞,為操弄、不公與貪腐提供了空間。

太極門案同時凸顯了國家機關的蓄意歧視:稅務單位意圖懲罰那些試圖維護自身權利並追求正義的人。

針對太極門的行動主要幕後推手是檢察官侯寬仁,他濫用職權迫害由洪博士創立的心靈修行團體。他的行為在2002年曾被監察院調查,結論認定其在處理太極門案件時,犯下八項重大違法行為,導致嚴重後果。這位被稱作「司法藍波」的人,在著名的周人蔘案中起訴了約200名被告,其中包括三名檢察官與38名警官。結果有四名警官在調查過程中自殺,最終僅八人被定罪,而他所指控的高階警官則在最終判決中被宣告無罪。

由於法律漏洞,侯檢察官始終未受起訴,也未被懲處,結果便是:司法不受制裁。

政府往往傾向將「和平」框架化為安全議題—警力、監控或軍事準備,然而,以強制手段維繫的和平是暫時且脆弱的。真正的社會和平源自合法性,而合法性取決於正義。因此,正義是國家必須優先承擔的責任。

這包括:

  • 立法正義:制定反映公平、平等與人權的法律。
  • 司法正義:維持獨立且不受腐敗影響的法院體系。
  • 行政正義:確保政府服務公平提供,不得有歧視或偏袒。

當這些功能被破壞時—法律不公、法院偏頗,或政府服務分配不均—社會緊張隨之升高,人民開始將國家視為加害者,而非保護者,進而動搖和平的基礎,這正是成千上萬太極門弟子的感受。幸運的是,他們選擇不以暴力回應,但在社會的其他角落,潛在的暴力種子卻真實存在。

因此,台灣政府亟需針對稅務體系中的失能進行盤點,並推動立法、司法與行政正義層面的深度改革。太極門已準備好貢獻力量,協助國家走向更健康的發展。

 

原文連結:

https://bitterwinter.org/the-tai-ji-men-case-justice-is-a-bullwark-against-vio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