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10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次世代通訊科技發展方案」報告後表示,正值全球6G及寬頻衛星通訊興起,政府將在未來6年內挹注新台幣270億元,以「科技驅動產業創新」為核心策略,採取公私協力機制,推動台灣次世代通訊產業,深化與國際合作,鞏固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並具有國際政策影響力與技術話語權,目標於2030年前引進3家國際衛星星系落地台灣。
卓榮泰指出,本方案將透過「促進關鍵應用服務落地」、「建構實驗網、加速技術研發與試煉」,以及「強化產業生態系跨部門協作」3大推動策略,搭配第3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修訂版」,透過公私協力模式,打造以科技驅動產業創新的自主發展架構,深化國際合作,加強台灣在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使台灣次世代通訊產業具有國際決策影響力,讓台灣成為民主陣營不可或缺的信賴夥伴。
國科會表示,全球衛星經濟規模預期將於2040年突破1兆美元,次世代通訊技術不僅是通訊產業的未來,更是促進國土安全、生活福祉與數位轉型的基石。台灣應持續推動,和美、日、歐等民主國家的技術合作與標準對接,打造可信任、去風險的民主供應鏈,強化在非紅色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
國科會指出,台灣在半導體、IC設計、通訊模組等領域具有深厚基礎,本方案願景是讓台灣的次世代通訊產業者,具有國際決策影響力,透過掌握主導權,成為國際關鍵夥伴,並設定5項目標,包括:
1、研發自主技術6G基地台,增進軟硬體自主率提升至80%。
2、打造低軌衛星地面通訊系統,關鍵零組件國產化,達成自製率80%。
3、推升地面通訊設備產值,自2024年2,441億增至2030年3,200億,促進產值增幅約30%。
4、國際衛星服務商來台,助攻國內應用服務發展,預計2030年前引進3家國際衛星星系落地。
5、建構且公開展示驗證環境,完善衛星、6G、NTN地空驗證。【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