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孔明:薪資停滯35年 國家危機

台灣大學校園徵才博覽會5日開跑,多達246家廠商參與、且開逾2萬個職缺,其規模與徵才人數創歷年之最;國內電子大廠台積電、鴻海沒有缺席,水泥業龍頭台泥、建材通路商科定更是提供月薪逾八萬的職缺。企業家路孔明在開幕致詞直指台灣年輕人低薪問題,表示台灣薪資停滯已35年,這是國家很大的危機,他呼籲未來國內產業應走創新,帶動高薪發展。

5日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有不少企業大老闆也前往現場力挺;中天生技集團董事長路孔明在開幕上致詞直指,他1970年畢業時基本薪資是2萬多元,2~3年後便升至3萬元,反觀現在徵人起薪依舊為26K~30K;換言之,台灣35年薪資所得沒有變,這是國家危機。

路孔明表示,產業決定一個世代,創新才能提升產業價值。他舉例,1980年代菲律賓非常富有,曾幾何時,該國因產業結構巨變,成為低階勞力輸出國,也就是現在大家所說的菲勞;也因此菲律賓變得非常窮困,主要就是他們沒有跟上電子產業的熱潮,國力日漸衰退。

有人一定會問,為什麼台灣跟上了電子產業,但薪資卻停留30年前的30K?路孔明回答,台灣過去雖跟上電子產業,但為代工模式,人才是優勢,如今這樣的優勢已被其他國家所替代。路孔明強調,創新、改變才會帶來價值,台灣須儘速投入創新產業,台灣已經沒有時間再等,這是國家競爭力的警訊。

「創新是台灣最大的價值」,路孔明指出,中國大陸現在很多大學規定,教授研究創新價值的技術股分不得低於70%;反觀台灣,科學家只要介入創新,即被罵到臭頭,哪還有創新動能呢?

對於台灣產業創新,業界也指出,路孔明說出一個要點,即為台灣社會對(學者創業(或創新)」之態度得的確過於保守。不少科學家在積極介入創新後,換來的是一身爭議,如此只會令台灣的創新能量無法蓄積。

企業徵才現場,同時還有台大多個社團在抗議低薪高工,呼籲蔡英文政府要負起青年「青貧」的責任。對此,路孔明也呼應,我們需要創新,台大學生具有創新動能,若要追求更高的薪資所得及報酬,就必須找對產業,跟著未來的世界前進。【記者 許經國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