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稅真改革 良心救台灣(157)-司法節論壇 司法改革是公民的良心責任

民團舉辦2025年司法節論壇,以「有效救濟之制度性保障-以太極門案件為例」。
 

司法改革聲浪再起,民間疾呼政府破除濫權辦案,維護司法正義!今(2025)年司法節,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等30個民團舉辦「有效救濟之制度性保障-以太極門案件為例」論壇,學者專家指出,太極門人權迫害案件進入第29年,未獲真正平反,凸顯臺灣司法與民主政治出了嚴重的問題,行政及司法機關再不切實改進,人民恐成待罪羔羊,平反太極門案,正是檢驗國家司法良心與人權進步的關鍵指標。

太極門掌門人暨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副主席洪道子博士致詞表示,法治與人權是鞏固社會正義防線不可或缺的力量,基本人權本於天賦,守護人權是人類共生共榮的大前提,任何人侵害人權即是違背天理。人間司法包括制法、治法與執法等,皆須以維護人權為首要,本於良心,呼應天道,不違天理,否則制法者與執法者皆須承擔果報,不可不嚴謹戒慎。獲得人民信賴的司法,才能真正維護人權,成為社會正義的堅固防線,為人民帶來平安幸福。

 

以太極門假案檢驗國家司法良心

前司法院大法官暨副院長城仲模:司法是國家棟樑,也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應擁有客觀獨立存在的權力,並從良心來判斷是非。我國至今司法保障人權的堡壘尚未建立,司法並未獨立,仍是政權機構的一個小單位,鼓勵大家思考司法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前監察委員仉桂美:應思考憲法保障人權的基本精神,國內長期以來的問題是行政、刑事和民事法院互不勾稽,以太極門81年稅案來說,同一事實,教育部早已認定太極門不是補習班,當然有拘束力的,行政法院不能推翻專業權責機關的判斷,而做出枉法裁判。太極門案如果長期無解,是臺灣司法與民主政治出了嚴重的問題,也是每一個知識份子的良心責任。

真理大學財經學院法律學系副教授/前法官林燦都:司法獨立是三權分立的核心,法官應依法、依良心審判。司法須具專業性,尤其行政案件涉及租稅法,法官若不懂稅務,易抄國稅局意見,削弱人民信任,造成頻繁上訴。現今司法誤判救濟有限,如太極門案拖延29年,凸顯司法亟需中立且專業,方能避免冤錯案並贏得人民信服,期待太極門案早日平反,實現真正的公平與正義。

淡江大學外交系教授張家麟:法律太多人都在談利己,但人要跟天地學習利他,要有良心。如果違反良心的法律,絕對不是好法律。太極門冤假錯案為什麼搞了幾十年,因為離司法獨立還很遠,太極門案從80年、82到85年都得到平反,唯一民國81年沒得到平反,這是稅法案在壓迫宗教人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