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整備工作 卓揆: 導入AI科技,強化災防韌性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9)天聽取災害防救辦公室「114年汛期整備」報告,他表示導入AI等科技防救災整備,有助災害預警準度及減少災損,提高短延時強降雨預報精度,強化都會區淹水預警能力,可有效提升預警準確度達9成,應列為未來施政重點。

卓揆表示,政府過去在綜合流域治理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投入治水預算與資源,經過多次颱風與強降雨考驗,已大幅減少淹水面積。經濟部水利署已擘劃下一階段治水相關計畫,往「最小淹水面積、最快退水時間、最高安全標準」目標前進。

卓揆說,運用AI等新興科技導入防救災整備,有助災害預警及災損減少,應列為未來施政重點。持續建立全民防災意識,建立自助與共助策略,以強化防災韌性。

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表示,截至6月15日,全國河川疏濬工作已執行2135萬立方,進度超前約35%,也持續利用無人機、監測設備等科技設施及防災社區與防汛護水志工等,加強巡檢作業。

為因應近期地震後高震度地區遇雨可能引發土砂災害之高度風險,交通部已強化交通設施之土石流與大規模崩塌預警措施,農業部也已運用衛星資料清查全國增加的新生崩塌區域、劃設二次災害高風險區、調降土石流警戒值、強化警戒推估資訊及針對災防告警細胞廣播內容提供客製化網頁連結訊息,並搭配整體離災避災措施,將可早期預警,降低損害。【記者 林曉平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