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政策 只有短利

廖旻姍/公務員(台北市)

兩年多前,政府為了抑制房價、地價漫天開價,決定禁止標售雙北市500坪以下的國有土地,結果供給變少,房價未見下滑,現財政部卻為了增加財源而喊卡。財政部長張盛和甚至還提出「考慮有條件的讓奢侈稅退場」。
去年2月財政部研擬奢侈稅,針對持有未滿兩年即出售的非自用住宅,依實價課徵10%到15%,當時即遭學者批評,課稅來源是以交易金額為主,但政府無法完全掌握實際交易價格,政策執行難度很高,嚇阻投資客炒房效果有限。有錢人則擔心消費被課重稅,對景氣復甦不利。
財政部原預估,奢侈稅一年稅收不動產部分約129億元,然從去年6月1日上路至今年4月,不動產奢侈稅收不到22億元,根本連零頭都收不到,現奢侈稅才剛上路滿週年不久,張盛和部長又想在此時喊停,一個在去年當時被財政部視為重大的稅收政策,現在呢?
依審計部一百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政府一百年度未償債餘額4兆7685億元,若加計未滿一年債務餘額2790億元,並依國際貨幣基金(IMF)定義,計入普通基金及非營業特種基金的自償性債務,債務餘額總計將達5兆7694億元,早已超過40%的舉債上限,現在就算標售所有國有土地,恐怕也無法還清這樣的債務,財政部賣地求現債留子孫,只求一時的短利,卻未見到一個健全房市長遠的政策目標。
張盛和部長剛上任時,對於證所稅先求有再求好,然從奢侈稅課徵及禁售國有地的過程來看,沒有所謂求有求好,政策朝令夕改,隨時會變,這樣的官僚,人民已經見怪不怪,只是人民的權益一直沒有被政府官員納入政策的天平中!現在人民已在失業率創新高加上物價狂飆的痛苦指數中,卻仍然要忍受官員三不五時提出的錯誤政策,將使人民痛苦指數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