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氣候和生態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包括玉山國家公園在內的近期發生的幾次森林火災事件,凸顯面對氣候變遷,火災管理與預防策略的緊迫性。由中興大學與美國猶他州立大學跨國合作一項最新研究,對不同氣候情境下未來森林火災風險進行了全面分析,指出臺灣森林火災風險呈現增加的量化趨勢,...
環科

美國民間公司「直覺機器」(Intuitive Machines)所打造的月球登陸器「奧德修斯號」(Odysseus),美東時間15日凌晨(台灣時間15日下午)在美國甘迺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搭乘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Falcon...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3日表示,受限於氣象預報指出天候不佳,原先預定最新一代的主力火箭「H3二號機」,將於15日啟動的發射任務將會往後延遲。至於新的發射時間,將於稍晚公布。
據日媒報導指出,「H3二號機」火箭原先預定在2月15日自鹿兒島縣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升空。...

隨著大眾使用電子產品頻率提高,不斷電系統需求隨之增加,因此產生新興含鋰不斷電系統,大葉大學〈Da-Yeh University〉工學院院長李清華帶領環境工程學系研究生投入「含鋰廢不斷電電源供應器(UPS)資源回收之研究」,讓含鋰不斷電系統中的有價金屬可以回收再利用。
李清華表示...

日前,由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所拍攝的系列照片,清晰顯現出銀河系周邊的19個螺旋星系,為天文學家解謎星系結構、演變和恆星的形成提供了全新線索。
韋伯太空望遠鏡於2021年升空,2022年開始回傳資料,...

美國企業家馬斯克(Elon Musk)的新創公司Neuralink最新宣布,成功執行首例的人腦晶片植入手術,此舉被視為腦機介面技術領域的重要突破。根據馬斯克在社交媒體X平台上所發布的訊息顯示,這次手術於28日完成,患者為一名癱瘓病患,目前康復進展良好。
...

中研院近年來在量子科技領域累積相當研發能量,去(2023)年成功研發台灣第一個5位元量子晶片,並推出該量子電腦系統於雲端供計畫合作者測試,加入少數能自製超導量子電腦國家之林,對於台灣的量子科技研究具有指標性意義及鼓舞效應。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暨應用科學研究中心陳啟東特聘研究員解釋...

1969年「阿波羅計畫」成功登陸月球,開啟人類登月的偉大夢想。近幾年世界各國也積極展開「重返月球」任務。台灣在國立中央大學的主導下,2024年將展開首次國際登月計畫,中大自主研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已運往日本JAXA 筑波太空中心,與日本民間登月公司 ispace 的 HAKUTO-R...

「咖啡氣味的影響因素相當多,我們的電子鼻技術已經可以做到最佳98%的準確度,這項技術能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並確保農作物的氣味特色,特別是在農業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的當下,電子鼻將能成為農產品品管的可靠工具」。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李俊宏從他所熱愛的「咖啡」出發,開發出準確度高達98%...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9日宣布,日前降落於月球表面的無人月球探測器「SLIM」(Smart Lander for Investigating Moon),已經重啟運作。不僅隨即進行月球表面岩石的觀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也公開了拍攝畫面。
據日媒報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