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社報導,在伊朗與英國、法國、德國進行最後談判,仍未能化解伊朗核計畫所衍生的僵局後,聯合國(UN)27日恢復制裁伊朗。
在歷經數月的談判陷入僵局,伊朗與世界主要強國之間的核協議談判最終宣告破局。聯合國安理會於紐約召開緊急會議,一致通過決議,將自即日起對伊朗重啟部分經濟制裁措施,以回應德黑蘭當局持續擴張核計畫的行為。此舉不僅加深國際社會對中東局勢的憂慮,也使能源市場再度動盪。
安理會聲明指出,伊朗在過去一年中逐步突破2015年「伊朗核協議」(JCPOA)所設定的濃縮鈾純度與儲存量限制,並拒絕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完整檢查要求。儘管歐盟多次居中斡旋,並提出階段性減壓方案,德黑蘭方面仍強調核能計畫為「和平用途」,拒絕做出更多讓步。談判代表直言:「我們不會接受任何損害伊朗主權的條件。」
此次決議獲得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與多數非常任理事國支持。制裁內容包括限制伊朗石油出口、凍結部分海外金融資產,以及禁止相關軍事與高科技設備的進口。美國國務院則在會後表示,若伊朗願意回到談判桌,華府仍敞開外交大門;但若德黑蘭繼續推進核計畫,將考慮追加更嚴厲的單邊制裁。
伊朗外交部隨後發表聲明,譴責安理會決議「不公且具政治動機」,並強調伊朗不會因外部壓力而放棄核發展。聲明指出,伊朗已準備應對經濟封鎖,並將加強與俄羅斯、中國等友好國家的經貿合作,以對抗西方制裁。
國際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談判破局將進一步加劇中東緊張局勢。由於伊朗是主要石油出口國之一,制裁措施可能導致原油供應受限,國際油價隨即在決議後攀升。歐洲多國對此表示擔憂,認為能源市場的不確定性將加深通膨壓力,影響全球經濟復甦。
同時,鄰近的以色列對制裁重啟表示支持,並再次警告伊朗若持續發展高純度濃縮鈾,恐逼迫以色列採取「必要行動」。外界普遍憂心,一旦局勢失控,恐將引爆區域性軍事衝突。
雖然聯合國決議已經拍板,但外交專家強調,局勢仍有轉圜空間。若伊朗願意重回談判,並在核計畫上展現透明度,國際社會或許仍能找到避免全面對抗的路徑。然而在短期內,伊朗與西方之間的互信已近乎瓦解,未來如何走向,將是國際社會最關注的焦點。【記者 諸芯怡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