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澳加葡承認巴勒斯坦國引發爭議

英國、法國、澳洲、加拿大與葡萄牙近日相繼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強調此舉旨在推動「兩國方案」並促進中東和平。英國首相施紀賢表示,這是對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更美好未來的承諾,並強調哈瑪斯不得參與未來的巴勒斯坦政府。澳洲、加拿大與葡萄牙領導人亦表態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自決,認為此舉有助於和平進程。

以色列政府則強烈反對。總理納坦雅胡譴責各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行動,認為是在哈瑪斯於2023年10月7日發動致命襲擊後「提供巨額獎勵」,並重申「約旦河西岸不會建立巴勒斯坦國」。以色列並警告將對相關國家採取報復措施,可能包括吞併部分約旦河西岸地區。

美國方面則持保留態度。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李維特(Karoline Leavitt)在華府表示,總統川普認為此舉等同「獎勵哈瑪斯」,對釋放人質或終止加薩戰爭毫無助益。一名加薩人質大衛的兄弟表示,國際承認巴勒斯坦國將鼓勵哈瑪斯延續戰爭,並破壞以色列營救人質的努力。部分英國保守黨人士也批評首相施紀賢屈服於黨內激進左翼壓力。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則對此表示歡迎,認為這是歷史正義的回歸,有助於推動巴以和平共存。目前全球已有逾150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但其邊界、首都與主權仍未獲得國際普遍認可。儘管英國、加拿大、澳洲與法國的表態具象徵意義,但在美國與以色列的反對聲中,以及巴勒斯坦內部政治挑戰下,中東和平進程的複雜與敏感性再次浮上檯面。

【記者 張玟綾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