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AI經濟紅利有可能勝過碳排增長代價

國際貨幣基金(IMF)表示,由人工智慧(AI)帶來的經濟收益,可望在2025至2030年每年讓全球經濟產出增加0.5%,壓過各大數據中心運行AI模型導致碳排增長的成本。

據路透社報導指出,IMF這份在華府舉行年度春季會議所發布報告指出,世界各地無法均等享有AI帶來的經濟產出收益,呼籲決策者和企業須把AI廣泛應用對整個社會帶來的衝擊降至最低。

這份名為「求電若渴:人工智慧如何帶動能源需求」(Power Hungry: How AI Will Drive Energy Demand)報告指出,儘管伴隨更高電價和溫室氣體增排的挑戰,得益於AI的全球GDP增長,可能足以壓過碳排所增加的成本。

報告也認為,雖然碳排額外增加的社會成本短期內看似不大,可能被AI帶來的經濟效益所彌補甚至有賺,從長遠來看,仍然構成全球碳排總量持續增加,須有所警覺。

世界各國正苦於兌現減碳的承諾,AI的應用今後勢將帶動本已屬高能耗的數據中心用電需求激增。不過,碳排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科技業能否兌現承諾,亦即透過增用再生能源和其他方式減少數據中心的碳排。

IMF估計,全球若在現行能源政策下廣泛應用AI,將在 2025至2030年導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累增約1.2%,若各國採取更積極的綠色能源政策,累增量就可望減少6成。

若以每噸39美元量化碳排的社會成本,IMF這份報告將AI應用所額外增加的成本估計為507億至663億美元,可以完全被AI帶來全球GDP年增0.5%的經濟效益所吸收。【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