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 日《路透社》引述第三方消息指出,中國近期已擬定一份可免徵最高達 125% 關稅的美國產品「白名單」,涉及藥品、晶片和飛機引擎等領域,並要求相關企業確定需要免稅的關鍵商品,以緩解貿易戰對經濟與產業的衝擊。
中美關稅戰火延燒,雙邊更不斷隔空放話、態度強硬,但最新傳出雙方仍就特定商品保留豁免空間。目前尚不清楚「白名單」的範圍,但消息指出,部分企業被要求私下聯繫官方單位,查詢自家進口產品是否符合豁免條件,且擬議中的豁免產品名單據傳也在增加階段。
中國化工產業對美國乙烷依賴程度高,包括衛星化學、實聯化工、中石化、三江精細化工與萬華化學集團等企業皆是長期買家,乙烷此次加入中方豁免清單,使其與藥品、微晶片、飛機引擎等近來陸續獲得豁免的戰略產品並列,顯示中國政府正對部分進口商品實施差異化處理。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乙烷每日出口量達創紀錄的49.2萬桶,中國市場就占了美國乙烷出口的46.1%,預期今明兩年美國乙烷出口規模將進一步攀升。
美國方面,企業產品合夥公司(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與能源運輸公司(Energy Transfer)為主要供應商,同時,相關部門也在針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以評估中美貿易戰對業務造成的實際影響。
另外,半導體豁免方面格外受到關注,近日傳出中國海關已發出內部通知,對部分美國產的晶片免徵關稅,除了儲存的854232(HS CODE稅號),控制功能的854231、放大功能的854233、854239其他功能的晶片,將不再加徵125%關稅。
外界解讀,北京在不鬆口公開讓步的情況下,試圖透過技術性操作減緩美中貿易摩擦對本國企業的負面效應。
對此,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指出,川普政府祭出的高額關稅對中國已產生實質壓力,中國對美出口量遠高於美國對中出口,這種貿易逆差結構使中國在關稅戰中承擔更大衝擊。【記者 李彣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