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 國銀1月放款增額衝半年新高

金管會4日公布本國銀行1月存放款餘額,其中,放款餘額達新台幣42兆5961億元、月增3885億元,增額創近半年來新高,主因為民營企業放款增加,加上農曆春節企業備貨效益帶動資金需求所致。

金管會公布,截至1月底止,38家本國銀行存款餘額達59兆4915億元,較去年12月底增加569億元,成長數創2023年9月以來新低。放款餘額高達42兆5961億元,月增3885億元,創近半年新高。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表示,國銀存款成長動能緩,主要有3大原因,首先為企業支付大額貨款,其次是美元兌新台幣貶值,海外收入換算回新台幣金額減少,第3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與多重因素影響投資展望,銀行客戶多配置海外投資,導致存款增速減少。

國銀放款部分,1月放款餘額達42兆5961億元,較2024年12月增加3885億元,主因是民營企業放款增加,與農曆年企業備貨效益帶動資金需求所致。

截至2025年1月底,國銀逾放比為0.16%;同時間,國銀備抵呆帳占逾期放款覆蓋率高達845.58%,較去年12月減少89.62個百分點,為2024年7月以來新低,整體備抵呆帳提列情形仍屬穩健。

觀察單月放款用途別,以週轉金月增3201億元最顯著、創半年來新高,其次是購置不動產放款月增578億元,企業投資月增77億元,購置動產月增29億元。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說明,週轉金月增最高可能原因為企業擴大產能而產生資金需求、農曆年節個人消費支出需求有週轉金需求,以及政府年初籌資、增加貸款等。

侯立洋指出,購置不動產主要為剛性需求,加上年底為交屋旺季,使房貸餘額增加,不過,受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整體房市買氣回歸基本面。

金管會同步公布1月本國銀行稅前盈餘達536.3億元,創歷史單月與同期次高,僅次於2024年1月的546.1億元。其中,又以國內總分行(DBU)為主要獲利來源,2025年1月稅前盈餘為393億元,年減5.1%。

侯立洋指出,整體國銀獲利年減原因為員工福利費用增加,以及手續費、投資及其他淨收益稍微減少所致。,與2024年12月底相比增加212.6億元、月增65.7%,主要是銀行1月有開紅盤習慣,保險佣金和基金手續費等收入增加,另外,12月亦為銀行提列呆帳高峰。

海外分行1月稅前盈餘60.8億元,年減6.5%,主因為呆帳費用增加、利息淨收益減少;大陸地區分行2025年1月稅前盈餘9.2億元,年增69.2%,主因為匯率變動和投資淨收益增加。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2025年1月稅前盈餘為73.3億元,年增19.3%,主因為利息淨收益增加。【記者 許經國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