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國家減碳新目標 2032年減量32%±2%、2035年減量38%±2%

總統賴清德今天(23日)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3次委員會議」時表示,國家減碳新目標的草案,分別是相較於2005年,台灣2032年減量32%±2%、以及2035年減量38%±2%。並要以2032年的目標,在國內積極行動,且致力以2035年的目標,接軌國際的減碳進程,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心力。

賴清德致詞時表示,2025年才剛開始,美國加州洛杉磯就遭逢嚴重野火肆虐,世界氣象組織也宣布,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氣溫首度超過工業化前水準攝氏1.5度C。2024年在全球也有多起高溫、乾旱、強降雨、風暴等天災發生。這些極端氣候事件都不斷提醒我們,氣候變遷調適的急迫性及必要性。

賴清德指出,氣候公約呼籲各國,在2025年COP30前提出2035年的「國家自定貢獻」(NDC),也就是NDC 3.0,加大、加快減碳步伐;而世界各國下一輪NDC的更新就在2025年2月,因此預計從2月份起,就會有更多國家跟進,台灣必須在全球的減碳浪潮中站穩腳步,跟上國際社會的步伐,尤其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世界扮演重要角色,有必要更積極地善盡國際的責任。

為此,行政團隊提出的國家減碳新目標草案,分別是相較於2005年,台灣2032年減量32%±2%,以及2035年減量38±2%,並要以2032年的目標,在國內積極行動,且致力以2035年的目標,接軌國際的減碳進程,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心力。賴清德強調,這是台灣NDC 3.0的Beta版,是經過負責任地盤點計畫,所務實提出的減碳目標,而未來政府也會依法繼續和各界溝通、凝聚更大的共識,讓減碳計畫更加完備。

賴清德並指出,氣候變遷的教育也非常重要,請環境部與教育部積極規劃,全面推動以永續發展為導向的氣候變遷教育,為台灣的未來扎根。而邁向淨零轉型是台灣與全球的共同目標,期盼各級政府與各界團體、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從學校、社區、社群、傳媒等多元管道,進行廣泛且分眾的科普教育推廣以及理念宣傳,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的認知與共識,進一步引發行為的改變,落實低碳生活。【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