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國總統大選 十月驚奇 勝負難料

美國總統大選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即將在11月3日下星期二揭曉,這場總統大選可謂全球矚目,各家媒體也紛紛推出預測,如同一場大型娛樂節目。這場選舉不但牽動全球政經局勢,也將決定未來四年美國內外政策,外界關注的是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其充滿爭議的性格及發言,是否會讓選民選擇保守但無趣的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抑或像四年前的總統大選一樣,在民調落後局勢下反敗為勝?這都成為各家媒體爭相討論的話題。

第59屆美國總統選舉將於2020年11月3日舉行,同時也將改選眾議院全部的435位議員及參議院其中33個席次;結果出爐後,選舉人團會在2020年12月14日正式投票並確定選舉結果。這也將決定未來四年美國重大政策制定及方向。

美國總統大選採特殊的選舉人團制度,美國各州公民先選出該州的選舉人,再由選舉人代表該州投票給總統候選人,這種間接選舉在現在社會可謂空前絕後。其緣由為早年美國制憲之際,大部分制憲代表認為國家幅員廣大,直接選舉難以執行,另外與內閣制國家元首為國會選出,實際掌控權為內閣總理的方式不同;美國在考量三權分立制度下,認為總統不宜由國會議員選出,以免受到國會操控,必須由其他方式選出總統,因此制憲代表妥協下採納選舉人團的方案。

選舉人團制度另一項特點在於「贏者全拿」制度,除了緬因和內布拉斯加兩個州外,其餘48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均實行「贏者全拿制」,意即在該州獲得相對多數普選票的總統候選人將可取得該州所有的選舉人票。雖各州的選舉人在當選前需向選民承諾支持某黨的總統候選人,但2016年總統大選時,因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的普選票數高於共和黨的川普,以致有7名選舉人最後並未投給原先支持的候選人,出現罕見的「失信選舉人」現象。

目前美國總共有538個選舉人團席次,包括每個州各兩個席次、每個國會選區一個,以及哥倫比亞特區三個席次,因此取得269個選舉人票將可成為下屆美國總統。

由於美國特殊的「贏者全拿制」也出現所謂「搖擺州」效應,傳統上共和黨候選人預期可以比較輕鬆贏得眾多南方州的選票,而民主黨在加州、麻州、奧勒岡、紐約州等地傳統上佔有壓倒性優勢,因此兩黨候選人均將注意力集中在幾個選舉人票眾多但又非傳統票倉的州上。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俄亥俄州,過去總統選舉中,贏家幾乎都拿下俄亥俄州,近數十年來,只有1960年的尼克森曾贏得該州卻輸掉選舉。因此美國有「贏俄亥俄,得天下」(「As Ohio Goes, So Goes the Nation」)說法。另外近年賓夕法尼亞州、佛羅里達州也是大眾關注的搖擺州,主要還是該州選舉人票數較多且無一定政黨傾向。

這次美國總統大選雖外界關注的是共和黨的現任總統川普,對上民主黨的前副總統拜登兩人,但實際上還有自由意志黨及綠黨推出總統候選人,不過對整體選舉影響不大。

目前根據各家民調,顯示民主黨的拜登仍高於川普,不過2016年也發生當時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民調高於川普,但最後卻落敗的狀況,因此在結果出爐前誰也無法預言。本次總統大選可說是一場龐大的政治表演秀,外界預期最後影響選舉的議題包括了正在進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及疫苗的進展,黑人弗洛伊德死亡所引發的BLM(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氣候變遷法規等議題。而近期外洩有關拜登的電郵記錄,以及其子私人生活問題照片是否會影響大選也成為矚目焦點。

但外界實際上認為這是一場喜歡或討厭川普的選舉,尤其是民主黨的候選人拜登已77歲,雖然拜登挑選了賀錦麗這位具有印度裔及非裔血統的女性參議員作為副手,但其一連串的失言以及公眾場合的反應也讓民眾懷疑其治國能力,根據6月初的一份民調顯示有近4成選民相信拜登有某種形式的失智症,近期也爆出一連串拜登家族的醜聞以及拜登涉嫌施壓烏克蘭總統開除該國檢察總長等議題;不過似乎並未對拜登造成致命的打擊。也讓外媒分析美國民眾對於拜登治國並無太高期望,這場選舉反倒是對過去四年川普的種種強烈個人風格執政的信任與否。

川普過去四年以「美國優先」為治國政策,且將此政策發揮得淋漓盡致,川普認為美國將太多國力花在外國事務上,並認為過去的外交政策只是導致更多仇視美國的人,因此應該將資源放在自身建設。貿易協定甚至是軍事、外交關係,只要對美國本身無益的都可以修改;因此川普上任後便放棄了TPP協議,要求墨西哥重新修訂貿易協議,同時不惜與國會槓上要求在美墨邊界修築圍牆的預算。2017年上任不久後更簽訂行政命令,禁止利比亞、伊朗等多個穆斯林國家的公民入境,同時也對中國實施極為強硬的貿易制裁手段,更對多國實施報復性關稅,以及大力打擊非法移民等,在在顯示其美國優先政策。

也由於川普許多言論和行動被認為是具有種族主義色彩,包括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且宣布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讓中東國家人民對於川普過度傾向以色列明顯不滿。同時NFL黑人球員在演奏國歌時單膝下跪,川普也以極為不屑的方式嚴詞批評,引發外界對於其種族主義色彩的擔憂,並激起了大量抗議活動。而弗洛伊德因警察執法不當死亡所引發的種族抗議事件,川普也對部分群眾引發的暴力事件表達強烈譴責,讓外界認為對非裔族群的漠視。川普雖成功推動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的外交正常化,不過先前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對伊朗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也引發了中東情勢緊張。

而新冠肺炎爆發之初,雖川普快速下令封境,不過包括不戴口罩等作為,讓防疫專家大為不滿,隨著美國疫情延燒,近期中西部和南方疫情急升,全美單日確診人數連創紀錄,股市下挫,民調也顯示民眾對防疫措施不滿度持續升高,可能成為川普選情的重要變數。川普行事乖張,其充滿爭議的言行也讓不少支持者搖頭,包括其閣員及不少重要將領都曾對外表態,反對川普總統並稱其行為加速國家分裂,但其美國至上的形象及政策也受到不少選民支持,民調顯示川普支持者在民調中不表態比重偏高,導致民調可能失準,而川普大力批評BLM運動衍生出的暴力行徑,強調秩序與法律,雖讓人批評有種族主義色彩,不過反之也爭取到不少其他種族選票,最後數日,到底由誰來掌管全世界第一強國的寶座,川普是否能重演上屆選舉反敗為勝的戲碼,不僅美國人關心,全球也都引頸期盼。【記者 林宜然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