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總統府資政,被譽為台灣文學之母,客家大老的鍾肇政16日安詳辭世享耆壽96歲,蔡英文總統及政府相關部會第一時間均發文表達不捨,17日上午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陪同行政院蘇貞昌院長,親赴設於桃園龍潭武德殿的鍾老靈堂追思致意。
蘇院長如數家珍的肯定鍾老在台灣文學、客家文化、台灣民主等各領域留下的身影,令人敬佩懷念。在文壇上鍾老身居崇高的地位,卻永遠不忘提攜後進,牽起了整個世代台灣的文學家,身為客家大老,以客家精神與對土地感情,串起整個客家族群,在國家的民主進程上,鍾老親身實地參與,全力相挺。蘇院長強調「建設台灣這個美麗團結國家,鍾老功不可沒」。
李主委也表示,鍾老在文學上最大的貢獻是扭轉台灣的文學史,同時也是位客家意識極為強烈的文學家,鍾老曾說:「客家話消失,客家人就消失了」。正是這句話喚醒台灣人民再度對客家族群的重視,進而透過鍾老的號召力將客家文化向下扎根,李主委感謝道「台灣能夠成為世界上唯一有完整客家政策的國家,正是歸功於鍾肇政先生」。
同行前往的還有文化部長鄭麗君、桃園市長鄭文燦等中央與地方首長,政府目前正著手辦理呈請褒揚事宜,並與鍾老家屬溝通後續治喪及告別追思相關事宜。
鍾肇政為台灣小說作家,台灣客家人,1925年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新竹州大溪郡龍潭庄字九座寮(今屬桃園市龍潭區)。早年就讀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兵役期間因高燒不退造成聽力障礙。戰後就讀台大中文系僅兩天即輟學。原因之一為聽力障礙,上課時須將桌椅搬到教授旁邊才能聽課,然因教授口音而難以適應。另一原因為考進台大中文系後,才發現課程內容多是四書五經、唐宋八大家等,鍾肇政感興趣的是現代文學。
2015年因長期對社會有貢獻榮獲台灣大學頒發人文藝術類傑出校友獎章。在台尊稱其為台灣文學之母,與賴和相互輝映。鍾肇政曾任國民小學教師、東吳大學東語系講師、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總統府資政。
1966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1979年獲吳三連文藝獎,1986年獲台美基金會成就獎,1992年獲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1999年榮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國家藝術基金會文藝獎,2000年李登輝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2001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2003年、2004年陳水扁總統先後頒發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二等卿雲勳章,2016年獲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
鍾肇政長年筆耕不輟,在台灣文壇與葉石濤齊名,並稱為「北鍾南葉」,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已出版《鍾肇政全集》38冊,鍾肇政也是「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台灣新文學教材」共同發起人。【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