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今天公佈的失業報告,韓國一月的失業率來到4.5%,創下10年來的新高;在就業環境和經濟蕭條越加嚴峻下,父母親希望子女選擇的職業,由以往的醫生、檢查官轉變成「公務員」。
韓國徵人求職配對平台「Saramin」目前以625名公司職員為對象,針對將來希望子女擔任何種職業實施喜好度調查,調查結果於11日出爐,由「公務員」拿下第一名。
「公務員」自去年起就蟬聯第一名,第二、三名則依序是「醫師、護理師、藥劑師等醫療相關工作者」(21.6%)、「檢察官、法官、律師等法律人士」(17.8%),而「公司職員」(15%)、「教師、教授等教育工作者」(15%)等也進入較前面的名次。
對於「是否希望子女和自己從事相同職業」者,有61.9%的人表示反對,首先提出的理由是「薪水過低」(46.3%、複選答案)、再來是「壓力過大」(34.6%)、「職業發展的可能性太低」(33.6%)、「工作太辛苦」(26.1%)、「沒有保證退休」(22.5%)、「未來似乎會成為不熱門的職業」(20.2%)等等。
另一方面,回答「讓子女從事自己現在的工作也可以」的人,果然以「公務員」(66.7%)占最大的比重,接著是「IT/網路相關開發者」(46.2%)、「設計」(45.7%)、「流通業」(44.8%)、「技術職」(44.2%)等等。
比起做「能保障未來出路拓展多樣性的職業」(45.9%),公司職員更希望子女今後能做「穩定又能做得長久的職業」(54.1%)。
然而,儘管如此,公司職員希望將來子女在選擇職業時,能視為最重要且考慮在內的項目中,第一名為「個人的志向及興趣」(38.1%),接著是「適性及特長」(25%)、「穩定性(持續性)」(18.7%)、「高年薪」(經濟能力)」(8%)、「未來成長性」(5%)等等。
「Saramin」的林敏丘組長表示,「由於工作占人生中的很大一部份,因此在選擇職業時必須非常慎重。」他進一步補充道,「雖然能在工作中長久感受到滿足感,最重要的原因莫過於本身的適性和興趣,現實的條件也相當重要,不過好好地瞭解子女的想法或適性並加以指導仍然是必要的。」【記者 許婷婷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