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正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肆虐的伊波拉疫情是該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疫情,也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第二大的伊波拉疫情,僅次於2014-2016年間的西非伊波拉暴發,其中兒童占確診和疑似病例的30%。
兒基會表示,剛果民主共和國於2018年8月1日宣布出現伊波拉疫情以來,共有740多人感染,460多人死亡,258人治癒倖存,感染者中有30%是兒童。
兒基會駐剛果民主共和國代表魯蒂利亞諾(Gianfranco Rotigliano)表示,“雖然曼基那、貝尼和科曼達的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由於局勢動盪和人口流動,病毒仍然持續在布滕博地區傳播。過去三週以來,65%的新發病例都出現在布滕博和卡瓦兩地,兒基會正在向相關地區增派人員。”
自疫情發生以來,兒基會已經與社區領袖及大眾傳媒合作,向疫區的1千多萬人提供防病資訊,在公共場所、醫療設施和校園內向超過130萬人供應清潔的飲用水,對8146名教師進行伊波拉預防措施培訓,向888所學校的近16萬名兒童傳授防疫知識,向830戶受到疫情直接影響的家庭提供幫助,此外,兒基會還確認了686名伊波拉孤兒,並為他們提供適當的照顧。
伊波拉病毒於1976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現,主要通過接觸野生動物感染,並可在人際之間傳播。早期症狀包括發熱、頭痛和咽喉痛等,隨後會出現嘔吐、腹瀉、腎和肝功能受損及內外出血,若不及時治療可能致命。2014-16年間,西非地區暴發大規模伊波拉疫情,共造成1萬1千多人死亡。
去年8月1日,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現伊波拉病例,這已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第十次伊波拉疫情。世衛表示,儘管疫情中心貝尼的新增病例數量出現下降,但近幾週以來,病毒正逐漸向南部地區蔓延;而當地社區對醫務人員缺乏信任,對防疫工作造成困難,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疫情風險仍然很高。【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