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缺地 賴清德:3大策略、12項具體做法

行政院長賴清德今天(6日)舉行「排除企業投資障礙五缺之缺地」記者會,首場記者會談缺地,賴清德表示將透過「公有土地優惠釋出」、「政府開發之民間閒置土地輔導釋出」及「產業用地開發與更新」等3大策略、12項具體做法的務實推動,預計在民國110年時,可提供1,442公頃用地,解決1,266公頃的新增產業用地需求。

一、「公有土地優惠釋出」策略,將有4項做法,總計可強化土地使用約806公頃

1.建立單一窗口媒合服務。

2.政府開發園區可供立即設廠用地約371公頃,其中經濟部推出優惠出租方案,前2年免租金。

3.運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補助地方政府興闢或改善園區公共設施,增加廠商進駐意願,強化土地使用約435公頃。

4. 由經濟部專案辦公室、金管會及金融機構,協助廠商爭取融資條件。

二、民間閒置土地輔導釋出,將可輔導限期改善約589公頃。

1.產業創新條例修法增定「罰款、拍賣」。

2.提供專業仲介服務,協助依合理市價協商土地價格。

3.辦理土地清查,加強實價媒合,避免土地炒作。

4.新設園區用地租(售)時,明訂回收機制,避免閒置。

5.建廠金融優惠、閒置金融控管。

三、產業用地開發與更新,總計新園區提供用地約519公頃、新增樓地板面積約45萬坪。

1.具體辦法包括立即運用前瞻計畫補助地方設置在地型園區,提供合理價格的設廠用地。

2.輔導地方政府及民間依實際產業需求,開發新產業園區。

3.研擬都市型工業區更新立體化發展。

另外,在雙北市工業區部分,經濟部將透過都會型立體化提高容積率,目前工業區法定容積210%,未來將推動工業區更新,增加20%容積獎勵,廠商若提供1:1公益空間,最多可再增加30%容積率,經濟部方面預估,可望創造都會區工業區45萬坪樓地板面積。

賴清德表示,產業用地解決方案,採取多元釋出方法,解決不同區域需求,工業區容積率增加,對中北部工業區幫助比較大,南部工業區面積較廣,未來會提供水電與人力等配套措施吸引廠商進駐。[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