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談話 小英:三面向實現更好的台灣

蔡英文總統10日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6年國慶大會」,以「更好的台灣」為題發表演說,並強調從「兌現承諾,衝刺改革」、「捍衛台灣的民主自由」及「積極為台灣尋找在國際新秩序中的位置」等三個面向來實現更好的台灣。

蔡總統表示,中華民國106年國慶是屬於2300萬台灣人民的日子,她代表國家,感謝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跟我們一起共度中華民國生日的僑胞和朋友們,謝謝你們。以及國民黨的吳敦義主席、親民黨的宋楚瑜主席、時代力量的黃國昌主席,還有民國黨的徐欣瑩主席,這一天我們不分黨派、放下不同立場在這裡團聚,這就是國慶日的意義。

蔡總統特別向李登輝、陳水扁及馬英九三位民選總統,表達謝意。她指出,三位代表台灣追求民主自由的不同階段,三位所領導的政府,都各自為台灣的發展留下了政績。也許我們彼此之間,對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不同的想法。但我相信,歷任政府想要為這塊土地奮鬥的心,都是一樣的。

政府從三個面向來實現更好的台灣,第一是兌現承諾,衝刺改革。我們努力翻轉台灣的經濟及產業結構,全力解決企業界反應的「五缺」問題、我們承諾要辦理「社會住宅」、我們承諾要落實「長照2.0」。最受全國人民矚目的公教年金改革,終於在今年夏天通過了。我們也召開了「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提出了改革建議,未來每半年,就會向社會說明改革的進度。

我們是解決問題的政府。把台灣面對的困難一項一項克服,無論改革多困難,都會堅持到底、兌現承諾,當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改革一個一個實現的時候,我們就會有一個更好的台灣。政府要努力的第二個面向,就是要用盡全力,捍衛台灣民主自由的價值跟生活方式。

從去年520到現在,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我們已盡了最大的善意,雖然因為雙方政治立場差距造成兩岸的波折,但也努力維持兩岸關係的基本穩定。也多次重申,「我們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這就是我們處理兩岸關係一貫的原則。

今年是兩岸交流30週年。30年來兩岸從敵對走向和平發展,為兩岸關係寫下歷史新頁,關鍵就在雙方可以擱置政治爭議,實事求是,在交流互動中不斷累積善意,我們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成果。面對兩岸及區域發展的新情勢,兩岸領導人應該共同努力,展現圓融的政治智慧,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為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奠定基礎。

政府的第三個面向,積極為台灣尋找在國際新秩序中的位置。蔡總統再一次重申,我們是和平的愛好者,我們有意願也有能力,對國際社會做出更多有意義的貢獻。台灣是整個亞太地區和平、穩定和繁榮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會跟理念相近國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同時,也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跟周邊國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和連結。跟去年同期相比,台灣跟新南向國家之間的貿易額,成長將近20%,成果已經展現在國人同胞眼前。

我們鼓勵人才的交流,也鼓勵產業的合作,也透過海外信保等機制,為想要前往東南亞投資的中小企業,提供信用保證。台灣和新南向國家的企業,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互惠雙贏的產業鏈結。「新南向政策」幫台灣在國際社會中,重新找到有利的位置。面對快速變化的亞太地區,台灣已經準備好為區域的繁榮及穩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我們落實各項國際人權公約的審查,全力推動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發布了第一份國家自願檢視報告。同時,也推出台灣版的ODA,也就是「政府開發援助計畫」,提供新南向國家以及邦交國融資協助,來推動基礎建設,及重要的發展計畫。

世界上主要民主國家的外交政策,都朝向「結合傳統和非傳統議題」、以及「整合政府和公民社會力量」,這兩個方向在調整當中。我們會順應國際潮流,在傳統的國家安全議題之上,建立以人道為中心的新安全觀,以「踏實外交,互惠互助」的外交方針,為台灣及世界的永續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

蔡總統指出,國內的各種改革,捍衛民主自由,積極在國際社會找新定位,都需要一個團結的台灣來共同面對,對於憲政改革的推動,她正式邀請各政黨領袖坐下來談,只要我們團結,一定可以將台灣引以為傲的民主、自由、與繁榮,再一次推向全世界。【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