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國是會議決議 一審判決後應公開起訴書

司改國是會議第四組於28日在總統府進行第五次會議,本次會議邀請法官協會、檢察官協會、法律扶助基金會等,共同針對「公開司法透明」議題做出幾項決議。其一,未來我國刑事訴訟法採一本制後,起訴書應於起訴公告或公布後即時上網公開;在這之前起訴書應於一審判決之後才能上網公開。除非遇到被告要求,檢察官已將起訴事實提供媒體報導,或者媒體已主動報導這類情況,則應立即上網公開。對於起訴書公開時間點,還需佐以配套措施,避免片段不全資訊傷及被告權益,或者遭到不當操作的疑慮。

本次會議也同步給司法院、法務部幾項建議作研討,偵查審判程序終結後,是否開放第三人申請錄影、錄音或卷證相關法制。多名法官及檢察官表示,考量個資法及檔案法,卷證僅可開放給當事人及辯護律師。至於為何要開放給與本案無關的第三人,真要開放也需深入了解原由。此外,法務部所建置律師資訊查詢系統也應予以公開,尤其、較為嚴重停止執行、除名須公開到律師死亡為止;其餘懲戒則於五年後不公開。

現行司法系統仍以法官為主體,尚未納入人民參與使用觀點,第四組的精神提到友善司法,唯有透過建立透明能夠讓人們參與親近的司法制度,同時養成公民法律教育,提升司法效率,才能落實重建司法系統與人民關係。因此、更進一步制定五年數位及政策開放計畫,編列預算及人資,每五年檢討一次,期提升政府資訊實用性及價值最大化。

會議召集人前大法官許秀玉會後表示,起訴書於起訴公告或公布後即時上網公開,多名檢察官表示這樣明顯違反無罪推定原則,恐怕引起公審,還會損及被告以及告訴人雙方權益。法務部方面認為若案件偵結就公開,可能造成未審先判或者不客觀的預設立場等。預計5/12第六次會議將延長時間,深入探討人民參審或陪審,還有法庭直播等議題做成具體建議。每一次的會議提供不同聲音對話的平台,乘載著改變的願力,透過不斷溝通、有力建議,全民齊心協助司法機關有效轉型,為自己也為下一代創建友善司法環境。【記者 陳亦真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