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丹娜絲導致台灣首次萬噸石綿毀損 近9000件申請清除

丹娜絲颱風重創全台,逾四萬戶屋頂受損,大量石綿瓦碎落成災後最大環境隱憂。

環境部今(11)日下午舉辦「嘉南地區災後復原說明-石綿清理及光電板處理」記者會,環境部統計,截至今日已申請石綿清除近9000件,其中台南約6100件最多;此次是台灣首次排出萬噸級的石綿廢棄建材,已請地方劃設清除暫置區,加速清除。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副署長林健三表示,行政院已針對此次颱風丹娜絲造成的石綿廢棄物清理補助新台幣7.8億元;目前清除處理大致分為3大種類,「因風災受損未拆除」或「已拆除並放置在地面」的設施殘骸,期望在1.5個月能完成處理;如果石綿屋瓦需要拆除,由於工程項目包含「拆」與「蓋」,因此要視指揮所媒合配合業者的情況而定。宣布下週起啟動「石綿瓦地圖建置」、「無人機盤查」、「合格專業清運」及「強化稽查」四大行動,中央與地方全力投入,確保石綿廢棄物安全妥善去化。

災後清理石綿廢棄物有「三不二約」原則,「不接觸」、「不敲碎」、「不洩露」,倘民眾自行清理,務必向區公所領取防護裝備,規範來作業。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副署長林健三說明,並以N95口罩、手套等用具防護降低接觸風險。「約拆除」、「約清運」應委託專業廠商並聯絡各地環保局專線清運。

環境部表示,這是臺灣首次遇到萬噸級石綿建材廢棄物同時出現的情況,社會需了解並依序落實處理計畫。近期已前往多處百噸級石綿瓦集中場勘查,顯示災後復原的急迫性。【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